2025年7月7日
乙巳年六月十三
迎來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一個節(jié)氣
——小暑
小暑,夏天的第五個節(jié)氣
表示季夏時節(jié)的正式開始
此時,太陽到達黃經(jīng)105度
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
故稱“小暑”
△朗讀:何冰雪
小暑期間會迎來三伏天
隨著7月20日入伏
高溫、高濕天氣將頻繁出現(xiàn)
因此俗話有云: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SLIGHT HEAT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一個節(jié)氣,干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夏天的第五個節(jié)氣,表示季夏時節(jié)的正式開始。斗指辛,太陽到達黃經(jīng)105度,于每年公歷7月6日至8日交節(jié)。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
小暑大暑
上蒸下煮
中國南方地區(qū)民間有小暑“食新”習俗,在北方地區(qū)有頭伏吃餃子的傳統(tǒng),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tǒng)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且餃子的外形像元寶,有“元寶藏福”的意思,吃餃子象征著福氣滿滿。
三
SLIGHT HEAT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元代文人吳澄編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根據(jù)黃河流域周邊地區(qū)景物結合二十四節(jié)氣特點,將一年二十四節(jié)氣分成“七十二候”,每個節(jié)氣分成三候。小暑三候為:“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
一候溫風至
小暑時節(jié)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小暑時節(jié)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
二候蟋蟀居宇
《詩經(jīng)?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歷的六月,即小暑節(jié)氣的時候,由于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墻角下以避暑熱。
三候鷹始鷙
在這一節(jié)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在這一節(jié)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SLIGHT HEAT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民間小暑有“食新”“吃餃子”“吃炒面”等習俗。此外,在農(nóng)歷的六月初六這天,民間有曬書畫、衣物的習俗。據(jù)說此日晾曬后,可以避免被蟲蛀,所以有“六月六,曬紅綠”的說法。
“食新”習俗
二/十/四/節(jié)/氣/小/暑
在過去,中國南方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食新”是將新打的米、麥等磨成粉,制成各種面餅、面條,鄰居鄉(xiāng)親分享來吃,表達對豐收的祈愿,同時這些新貨也要準備一份祭祀祖先,懇請保佑風調(diào)雨順。
吃餃子
二/十/四/節(jié)/氣/小/暑
在中國北方地區(qū)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頭伏吃餃子是傳統(tǒng)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tǒng)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吃伏羊
二/十/四/節(jié)/氣/小/暑
伏天大部分是在小暑期間開始的。伏羊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美食節(jié)日,于每年傳統(tǒng)初伏之日開始,至末伏結束,持續(xù)一個月。
小暑舐牛
二/十/四/節(jié)/氣/小/暑
在某些北方地區(qū),每到小暑,人們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牛喝了身子壯,能干活,不流汗,民謠有:“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小暑已至,盛夏登場
愿你如夏日艷陽燦爛明媚
也如林間清風灑脫輕盈
享受每一個美好的當下
讓生命綻放如夏花般絢爛
愿你心中有美景
愿你心中有清凈
小暑,淺握清風,祝夏安!
海報/羅玥 朗讀/何冰雪
編輯/楊倩倩 責編/陳萌 審核/曾昕 終審/謝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