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報導:貴州磷化集團新能源百億級 “磷硫鈦銅鐵鋰氟” 耦合循環一體化項目的開工,標志著貴州省在新能源產業布局上邁出關鍵一步,將深刻重塑區域產業發展格局。
項目定位:資源耦合與全產業鏈布局
該項目以磷礦資源為核心,整合鈦、鋰、氟、硫、鐵、銅等多元素資源,構建 “新能源材料 + 硫鈦冶煉 + 金屬加工 + 公用工程” 四大板塊協同發展體系。
具體建設內容包括 140 萬噸七水硫酸亞鐵聯產 40 萬噸鈦白粉、60 萬噸磷酸鐵、60 萬噸磷酸鐵鋰、15 萬噸碳酸鋰等生產線,以及磷石膏分解制硫酸、熱電聯產等配套工程。
項目通過資源循環利用,實現鋰、鐵、鈦等關鍵材料的自給自足,富余原料可供應省內其他新能源企業,填補貴州新能源產業鋰、鐵、銅等資源短板。
技術創新:循環經濟與降本增效
跨產業協同技術:項目創新性地將鈦白粉副產物硫酸亞鐵用于磷酸鐵鋰生產,通過 “化學耦合” 使每噸磷酸鐵鋰鐵源成本降低 2000 元,同時緩解鈦白粉行業盈利壓力。
磷石膏分解制硫酸工藝年減少固廢排放 200 萬噸,碳排放強度較傳統工藝降低 40%,實現資源高效利用與綠色生產。
專利技術支撐:貴州磷化新能源公司擁有多項核心專利,如錳鐵共沉淀制備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技術、硫鐵礦燒渣與廢舊電池協同制備磷酸鐵技術等,覆蓋電池材料生產、回收全鏈條。
其六氟磷酸鋰合成技術突破行業封鎖,單耗成本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生產效率提升: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項目磷酸鐵鋰生產成本較行業平均水平低 15%,生產效率提升 30%,達產后可滿足全國 15% 的鋰電池正極材料需求。
產業鏈整合:從礦山到電池的閉環生態
上游資源保障:貴州磷化集團作為全球最大的濕法凈化磷酸供應商,產能達 200 萬噸 / 年,無水氟化氫產能 21 萬噸 / 年,均居全球首位。
開陽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強化磷、氟、鈦等核心原料的供應能力。
中游材料生產:項目聚焦磷酸鐵、磷酸鐵鋰、碳酸鋰、六氟磷酸鋰等關鍵材料,形成 “磷礦開采 - 濕法磷酸 - 電池材料” 的完整鏈條。
例如,六氟磷酸鋰項目填補省內氟系電解液空白,產品直接供應寧德時代等頭部企業。
下游應用與回收:配套建設的電池回收項目可實現退役電池中鋰、鈷、鎳等金屬的循環再生,形成 “資源開采 - 材料生產 - 回收利用” 閉環。
息烽 2 萬噸電池回收線預計磷酸鐵回收率達 90%,碳酸鋰回收率 93%,技術指標行業領先。
經濟與社會影響:區域發展新引擎
經濟貢獻:項目達產后預計年產值 632 億元、利稅 100 億元,相當于再造 1.5 個開陽經濟體量,創造 3000 個直接就業崗位和超萬人間接就業機會。
貴州磷化集團新能源板塊整體產值預計在 “十四五” 期間突破 470 億元。
產業集聚效應:隨著寧德時代、中偉新材料等配套項目落地,開陽 - 息烽 - 福泉將形成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推動貴州從 “磷礦原料輸出地” 向 “新能源材料高地” 轉型。
黔南州作為核心區域,磷系新能源材料產值已超 500 億元,成為全國重要生產基地。
政策示范價值:項目響應國家《推進磷資源高效高值利用實施方案》,通過資源耦合與循環經濟模式,為全國磷化工產業綠色轉型提供樣板。
貴州省政府通過專班協調、土地審批改革等措施,加速項目落地,形成 “政策 - 產業 - 技術” 聯動機制。
可持續發展:綠色制造與生態保護
固廢循環利用:磷石膏分解制硫酸聯產水泥項目年消耗磷石膏 140 萬噸,同步開發石膏建材、井下填充等規模化消納路徑,預計 2026 年形成 1000 萬噸 / 年處置能力。
低磷廢水回收項目年回收五氧化二磷 8800 噸,節能 4693 噸標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1.5 萬噸。
清潔能源配套:熱電聯產項目為園區提供穩定能源,降低對傳統化石能源依賴。與貴州金元合作的氫能項目、新能源重卡運輸等,進一步拓展綠色能源應用場景。
貴州磷化集團新能源項目通過資源整合、技術創新與循環經濟模式,不僅激活了磷礦資源的高端價值,更構建起從礦山到電池的全產業鏈生態,為貴州乃至全國新能源產業升級提供了可復制的 “磷化工轉型樣本”。
隨著項目逐步投產,其對區域經濟、產業格局和綠色發展的深遠影響將持續顯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