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低空經濟浪潮下,無人機培訓市場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狂熱。據最新數據顯示,全國無人機培訓機構已突破2500家,且以“每月新增一兩百家的速度”瘋狂擴張,各地考試中心報名人數呈井噴式增長。這場由政策紅利、資本推動和就業焦慮共同催生的考證熱潮,表面上看是響應國家低空經濟戰略的人才儲備,實則暗藏巨大泡沫。
培訓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從傳統駕校到IT培訓機構,紛紛跨界進入這一領域,試圖在低空經濟風口下分一杯羹。廣州某無人機培訓學校校長甚至表示,計劃在年底前將教員團隊擴招10倍,這種非理性的擴張計劃充分反映了行業的狂熱心態。
各地CAAC(中國民航局)無人機駕駛員執照考試中心報名人數屢創新高,部分考點單月報考人數超過2000人,同比上漲約50%。這股考證熱潮中,學員構成復雜多元:既有尋求職業轉型的教培、地產、運輸行業從業者(占比達52%),也有剛畢業的大學生、電力巡檢員、影視從業者等群體。值得注意的是,真正因就業需求考證的學員僅占10%左右,其余大部分人主要是被低空經濟風口吸引,抱著“多一本證書多一條路”的心態盲目跟風。
政策紅利與概念炒作的推波助瀾構成了首要驅動因素,自2024年起,低空經濟連續兩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無人機產業作為其核心組成部分備受關注。
資本逐利與投機心態共同造就了培訓機構的野蠻生長,低空經濟被預測為“下一個十年的高薪風口”,據賽迪顧問測算,我國低空經濟規模預計2025年將達到8591.7億元,樂觀預計到2026年突破萬億元。面對如此誘人的市場前景,各類資本紛紛涌入無人機培訓這一“入口級”賽道。
就業焦慮與證書迷信形成了需求側的非理性推動,在經濟結構調整、就業形勢嚴峻的背景下,許多年輕人將無人機飛手視為職業轉型的“救命稻草”。特別是對于教培、地產等遭遇行業寒冬的從業者而言,“CAAC執照成職場硬通貨”的宣傳極具誘惑力。
無人機培訓市場的虛假繁榮顯然難以持續,人才供需的結構性失衡是最直接的負面后果,培訓機構大肆宣傳的“無人機操控員崗位就業人才缺口高達100萬人”這一數據,存在嚴重的誤導性。
首先,這一缺口是長期預測值,而非當前實際需求,某頭部eVTOL企業高管明確表示:“這個缺口是相當于未來而言的,這個時間點何時到來還說不好”。其次,所謂的“百萬缺口”包含各類無人機相關崗位,而培訓機構培養的主要是基礎飛手,與市場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嚴重錯配。
無人機飛行涉及空域安全和公共安全,各國都實施嚴格管制。中國《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要求持證飛行,正是出于安全考慮。然而,當前大量培訓機構以應試為導向,忽視安全教育和應急處置能力培養,導致學員雖然持證卻不具備安全作業能力。某電力公司反映,部分新入職的持證飛手在復雜環境下操作無人機時“手忙腳亂,極易引發事故”。這種“有證無能”現象實際上增加了行業安全隱患。
面對無人機培訓市場的嚴重虛火,行業亟需回歸理性發展的軌道,對于學員而言,不要以為拿證就有活干,需要明白CAAC執照僅是“持證上路”的起點而非終點,在高度依賴實操經驗的領域,只有打磨不可替代的核心技能,才是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