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十萬鋼釬鑿穿太行的斷崖峭壁,當千年旱魃在銀龍奔流中消退,一種比花崗巖更堅韌、比漳河水更綿長的力量就此誕生——這就是紅旗渠精神,一座用血汗和信仰澆鑄的精神豐碑。它不僅是鐫刻在千仞懸崖的人工奇跡,更是熔鑄于中華民族血脈的精神圖騰,指引著奮斗者的前行方向。
信仰的鍛造 十萬錘釬鑿出精神史詩
"重新安排林縣河山!"1960年的驚天動地誓言,讓十萬修渠大軍在刀削斧劈的絕壁間筑起信仰的長城。青年突擊隊腰系麻繩凌空作業,黨員先鋒隊手拉手組成生命防線,五位壯士用血肉之軀引爆啞炮。這些用熱血書寫的信仰故事,最終凝結成十六字精神密碼:自力更生的錚錚鐵骨,艱苦創業的瀝血丹心,團結協作的磅礴偉力,無私奉獻的赤子情懷。當300名"飛虎隊"隊員在鷹嘴崖完成最后一錘時,飛濺的石屑不是塵埃,而是信仰綻放的精神之光。
信仰的傳承 從太行血脈到時代動脈
歲月輪換,渠水長新。如何讓這信仰之火永不熄滅?紅旗渠友好合作聯合會十年堅守,成為新時代精神弘揚的“精神守望者”和“火炬手”。紅友聯的"精神傳承工程"成就斐然:高峰論壇匯聚百位智者,紅色研學踏遍圣地,友好使者將紅旗渠的故事帶上國際論壇,瑞金林州兩地青少年共同觸摸修渠勞模的手模,紅旗渠主題冰雕亮相哈爾濱冰雪節,“渠水潤萬家"工程點亮2000名學子的求學之路。“數字渠畔"戰略,區塊鏈技術讓太行連翹茶走向全球,智慧醫療平臺連通32個偏遠山村。林州二中校長在云端思政課上所說:"紅旗渠友好合作聯合會傳遞的不僅是知識,更是讓信仰在數字時代生根發芽的力量。"
信仰的升華 精神之光照亮前行方向
"紅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是中華民族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永遠震撼人心。"領袖的論斷如黃鐘大呂,為新時代精神傳承指明方向。當物質豐裕的浪潮席卷大地,紅旗渠精神愈發彰顯其時代價值:自力更生是應對風險挑戰的定海神針,艱苦創業是突破技術封鎖的破冰利刃,團結協作是構建命運共同體的精神紐帶,無私奉獻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價值標桿。這種精神已融入"中國智造"的每一行代碼,鐫刻在"鄉村振興"的每寸沃土,成為破除歷史虛無主義的精神長城。
信仰的未來 在民族復興中永續奔流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紅旗渠精神正在書寫新的傳奇。哈爾濱雙城政協發給紅旗渠友好合作聯合會的感謝信,讓松花江冰雪與紅旗渠清流共同滋養"冰雪太行"品牌;東崗鎮的智慧農業園區里,北斗導航與傳統農耕正在譜寫現代農業新篇章。當紅旗渠友好合作聯合會將"太行紅飄帶"紅色事跡擴展至全國,當"人工天河"的故事登上世界漢文化大會講臺,信仰便有了跨越國界的力量。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在賀信中寫道:“這面飄揚在太行之巔的信仰旗幟,正在引領人類文明進步的新征程。"
渠水奔流,充滿希望;信仰如磐,堅定如鋼。太行絕壁上的釬痕,是信仰刻下的史詩;紅旗渠友好合作聯合會的身影是精神的傳承者和守望者。當“誓把河山重安排”的號角吹響民族復興的壯闊征程,這源于太行、屬于中華的信仰之光,必將如穿山越嶺的渠水,滋潤大地,照亮未來,匯聚成推動中國號巨輪破浪前行的磅礴偉力。信仰所至,星河璀璨。山河永在,精神長青!
鄧軍強 作者系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新時代黨建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紅旗渠友好合作聯合會主席
責任編輯:吳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