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IDC數據顯示,2025年Q1全球智能眼鏡出貨量已達149萬臺,同比大幅增長82%。研究機構群智咨詢(Sigmaintell)預測,2025年全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70萬臺,同比增長高達110%。雖然當前增長部分源于消費者的嘗鮮熱情,但隨著AI大模型能力提升、硬件配置成熟以及應用生態逐步完善,市場潛力巨大。預計到2030年,全球AI智能眼鏡市場體量有望突破1360萬臺,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達19%。
2025年,AI眼鏡領域競爭格局初顯,進入“百鏡大戰”的商業分層階段。各大廠商在技術路徑和市場策略上差異顯著:亮亮視野Leion Hey2以799美元切入消費級市場,Meta Oakley以399美元瞄準時尚科技人群,而中國廠商則在最具潛力的性價比戰場占據主導地位。
在當前這一關鍵節點,小米于6月26日舉辦的“人車家全生態”發布會上,隆重推出了首款AI眼鏡。該產品設有不同版本,其中標準版售價為1999元,單色電致變色版售價2699元,彩色電致變色版售價2999元。
此產品一經推出,便在市場上引發了熱烈反響。依據電商平臺披露的信息,小米AI眼鏡在首發的三天時間里,銷量或許接近五萬副,成功創造了中國AI眼鏡銷售速度的全新紀錄。值得一提的是,電致變色版本在開啟銷售后,迅速售罄。
技術架構:性能與功耗的精妙平衡
小米AI眼鏡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在于其創新的異構雙芯片方案:
- 高通驍龍 AR1 Gen 1 (4nm工藝):作為專為智能眼鏡打造的移動平臺,提供強大的端側AI算力,支撐實時翻譯、智能識物等核心功能。其集成的雙ISP(圖像信號處理器)能高效處理來自攝像頭的影像數據。
- 恒玄科技BES2700:作為超低功耗藍牙音頻平臺,專注于日常音頻交互和連接。在非高性能需求場景下,如聽音樂或待機時,它能接管工作,讓高通主芯片進入深度休眠狀態,顯著延長設備續航。
這種分工明確的雙芯架構,是小米在平衡高性能需求與穿戴設備嚴苛功耗限制上的關鍵突破。然而,挑戰依然存在:受限于眼鏡體積,普遍采用單攝像頭配置,CMOS傳感器尺寸和鏡片數量受限;同時,無取景框的全自動拍攝模式對自動對焦和光線適應算法提出了更高要求,成像效果面臨千人千面審美的考驗。
供應鏈:本土力量崛起,歐菲光成關鍵一環
小米AI眼鏡的成功量產,凸顯了中國供應鏈的成熟與成本控制優勢。據公開信息,其BOM成本約200美元,核心零部件供應鏈呈現高度本土化特征:
- 本土化率超70%:包括整機代工(歌爾股份)、藍牙芯片(恒玄科技)、存儲(佰維)、電池(德賽)、電致變色鏡片(唯酷光電)、光學鏡片(明月鏡片),以及關鍵的攝像頭模組獨家供應商——歐菲光。
- 關鍵海外伙伴:主芯片(美國高通)、CMOS圖像傳感器(索尼)、解決方案(創通聯達)、聲學器件(美國樓氏電子)。
歐菲光憑借其在光學攝像頭模組和鏡頭領域的技術積累,成為小米AI眼鏡影像系統的核心保障。其COB封裝工藝,相比傳統CSP方案,能使模組厚度顯著降低約30%,這對于追求極致輕薄的AI眼鏡而言至關重要,直接提升了用戶的佩戴舒適度和交互體驗。
市場前景:爆發點與增長極
當前的AI眼鏡市場正處于技術可行性與商業合理性磨合的關鍵階段。歐菲光成功打入小米供應鏈,以及小米AI眼鏡的發布,集中展現了中國本土產業鏈在成本控制與場景創新上的顯著優勢。
研究機構群智咨詢(Sigmaintell)指出,AI眼鏡要迎來真正的消費級爆發,需要跨越幾個關鍵門檻:重量需突破20克、續航達到10小時、融合基礎AR顯示功能、價格下探至千元級別。只有達到這些標準,才能滿足大眾用戶的日常使用需求,推動市場從“嘗鮮”走向“普及”。
歐菲光作為小米AI眼鏡攝像頭模組的唯一供應商,其技術實力得到了頭部廠商的認可,成功切入高速增長的AI智能眼鏡賽道。小米的入局,憑借其品牌影響力、生態協同(人-車-家)和極具競爭力的價格策略,不僅將加速市場教育和普及,更將顯著沖擊行業供應鏈成本結構,推動技術迭代和價格下探。隨著硬件性能提升、重量減輕、續航延長、AR功能融合以及價格門檻降低,AI眼鏡有望從極客玩物蛻變為下一代重要的個人智能終端。在這一進程中,以歐菲光為代表的中國核心供應鏈企業,依托其在技術創新上的優勢,正迎來確立自身在全球AI眼鏡產業新增長極地位的寶貴機遇。
免責聲明:圖文源自互聯網,分享行業發展動態,不作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