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萍:剪短青絲入克明
2018年寒冬,遂平克明新廠招聘處外,冷風如刀。王建萍在門外躊躇片刻,毅然轉身走向街角理發店。當剪刀“咔嚓”一聲落下,陪伴她十余年、如流云般的長發委落于地。她對著鏡子里的陌生短發形象深深吸氣,轉身再次走向克明大門。為了一個心心念念的歸屬,青絲可斷,柔美可舍。那縷被剪斷的長發,仿佛她人生幕布上褪色的一幀舊夢;而此刻鏡中嶄新的短發剪影,則悄然掀開了一頁與克明血脈交融的序章。
多年輾轉于本地工廠間,“克明食品”四個字在王建萍耳邊如晨鐘暮鼓,反復敲打著她對工作的憧憬。旁人隨口一句“克明環境好、待遇高、有人情味”,被她悄悄珍藏成心頭的明燈。無數次,她有意無意地繞道至遂平克明門外,目光長久地流連于那道大門,打聽招工消息的執著,幾近成了習慣。
2018年末,新廠開工的招聘啟事如一道光穿透了漫長的等待。當招聘人員看著她的長發委婉道出“食品企業不宜長發”時,王建萍的回答斬釘截鐵:“只要能進來,頭發算什么?”一小時后,她頂著一頭利落短發再度站到面試官面前。這份破釜沉舟的熾熱,終于叩開了克明的大門。
然而生產統計員的崗位對毫無專業背景的王建萍而言,如同踏入陌生險灘。數字如山,報表如海,愁云凝結于她的眉宇。工會主席馬記娜敏銳地捕捉到了這無聲的呼救,主動伸出援手。她不僅以溫言開解,更為王建萍引薦了同為新員工、卻深諳統計之道的生產內勤沈博。兩個“新人”在摸索中互相扶持,一個耐心傳授,一個如饑似渴。這盞同事點亮的燈,終將王建萍渡向工作的坦途。這份在困境中結下的情誼,也悄然生長為三人堅不可摧的姐妹同盟。
當王建萍第一次作為優秀員工站在發言臺上,臺下濟濟群英讓她恍如夢中:“克明人才濟濟,我一個普通人,憑什么站在這里?”她反復叩問自己,最終在燈下提筆,于稿紙上尋得的答案只有樸素二字:執著。這執著是面對SAP系統升級風暴時的定海神針。舊經驗盡數失效,新規則如同迷宮。王建萍與伙伴們迎難而上,一遍遍研習,一次次碰壁,又一次次攜手車間主任與崗位人員探討摸索。當新系統報工最終順暢運轉,她于無聲處觸摸到“團結”二字千鈞之力。這份源自平凡崗位的執著,最終化作了臺上坦誠的心聲:“我們每個人都是主角,無需仰望他人光環,只需讓日常的堅持綻放獨特的光。”臺下無聲的共鳴,是對這份樸素信念最深的回響。
從統計員到PMC部學習生產計劃排程,王建萍的舞臺在變,那骨子里的韌勁卻愈發鮮明。計劃排程如同在時間的激流中布陣,每一個工單都是需精確安放的棋子。這新的挑戰如一道深邃峽谷橫亙眼前,她卻毫無懼色,仿佛當年那個剪斷長發后決然走向克明大門的女子又回來了,她以初學者的謙卑躬身,在數據與流程的密林中重新開墾自己的路徑。
工作之外的王建萍,悄然執起另一支筆。當年為克明剪斷青絲的故事,被她蘸著心底的真情寫成文字,字里行間流淌著對克明如家的眷戀。這支筆并未停歇,它開始敏銳地捕捉車間里的微光:汗水浸透工裝后的堅韌背影,技術攻關時眉頭緊鎖的專注神情,團隊協作中一個無聲卻有力的援手……這些源自泥土的芬芳片段,經她質樸而深情的筆觸,轉化為一篇篇帶著溫度的故事,在企業內部靜靜傳遞著力量。她不僅自己寫,更樂于成為他人故事的助產士。當同事胸中有塊壘、筆端卻滯澀時,王建萍便化身耐心的傾聽者與細致的文字“助產士”。她以編輯的敏銳與伙伴的真誠,梳理脈絡,斟酌詞句,只為讓那些同樣動人的心聲得以清晰綻放。
克明“家文化”的種子,已在這個小家庭里穩穩扎根。在王建萍如春風化雨般的感召下,她的丈夫也于2019年7月走進克明,在倉庫管理崗位上找到了自己的坐標。夫妻同心,其利斷金,他們在克明的屋檐下共同編織著生活的經緯。更令人動容的是那份對未來的期許,已悄然在下一代心中播下:“等孩子長大了,也來克明。”一家兩代人的歸屬,是對企業最深沉無聲的禮贊。
回望王建萍在克明的足跡,從她斬斷青絲那一刻起,便以自身為梭,在克明的織機上穿行。統計崗上數字的冰冷被她的熱情融化,計劃排程的前路崎嶇被她的韌勁踏平,而業余筆耕不輟,更讓她成為克明精神家園里一盞傳遞光與熱的燈。她剪去的是飄逸的長發,收獲的卻是根植于克明土壤、不斷向上伸展的職業生命樹。這棵樹以執著為根,以情誼為枝,以成長作葉,在克明的天空下,靜默而堅定地書寫著一個平凡勞動者不凡的向上人生——當個體生命與集體信念深度交融,則每一步平凡的足印,皆能踏出通往星辰的回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