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馬艷 攝影報道
夏日晨光初起,涼州區南部山區的層層山巒間,薄霧如紗。新植的云杉、油松等樹種在朝陽下舒展著嫩綠枝條,與遠處蒼翠的山影構成和諧畫卷。這里曾是被風沙啃噬、水土流失的貧瘠之地,如今悄然披上新綠,成為守護生態安全、助力經濟發展的綠色屏障。
涼州南屏祁連,地處祁連山北麓,境內四大河系水資源均來自祁連山。守護好祁連山,是涼州區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保障國家西部生態安全的根本大計。為此,涼州區大力實施南部山區碳匯林建設項目。
自2022年起,涼州區緊緊抓住“雙碳”目標機遇,在祁連山淺山適宜造林區域開啟了為期8年的碳匯林建設計劃,規劃新增碳匯林7.27萬畝。截至目前,已在謝河、康寧、豐樂等鎮及國道312、省道308沿線完成2.12萬畝的碳匯林,山杏、樟子松、云杉、沙棘等192.5萬株樹木扎根生長,昔日的荒坡披上了翠綠新衣。
涼州區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圭臬,將南部山區生態修復置于全區發展之戰略高位。一場以“增綠、固土、涵水、惠民”為核心的生態建設攻堅戰,在群山之間堅定鋪開。退耕還林還草、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多措并舉,精準選擇適宜成活樹種,輔以科學撫育,昔日荒坡禿嶺逐漸被新綠覆蓋。近五年來,新增造林面積逾十萬畝,森林覆蓋率穩步提升,山體重新煥發蓬勃生機。
為保障項目順利推進,涼州區多管齊下。在資金方面,通過政府專項債券、國家儲備林貸款、“三北”工程、螞蟻森林項目等多元渠道籌集資金,項目總投資預計達15.04億元。在人力上,積極發動各方力量,不僅組織全區機關干部職工開展義務植樹活動,還通過“我在南山有棵樹”志愿植樹活動,吸引社會各界踴躍參與,截至目前,已募集捐款1000多萬元,栽種樹木37萬株,綠化荒山3600多畝,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共建的良好綠化造林格局。
“項目建成后,涼州區森林覆蓋率可提升近1個百分點,木材儲備量增加20.45萬立方米以上,區域生態環境將得到進一步改善。”涼州區天梯山林場場長張世興介紹說,該項目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顯著,將成為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促農增收、涵養水源、助力“雙碳”目標的“水庫、糧庫、錢庫、碳庫”。
登高遠眺,曾經斑駁的“生態傷疤”被連綿的綠色織錦覆蓋,生物多樣性悄然恢復,清脆鳥鳴替代了往昔沉寂。
當微風拂過祁連山麓,涼州區南部山區層層疊翠的山野仿佛被施了魔法,驟然幻化成一片浩瀚的芍藥花海。粉白的花朵連綿起伏,如霞似錦,在蒼翠群山懷抱間灼灼盛放。山風拂過,花浪翻涌,馥郁的甜香在山坳間流轉,浸潤著每一寸空氣。漫山花海與穿梭的游人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
綠意雖已盎然,但生態建設非一日之功。涼州南部山區的層層新綠,不僅是一道風景,更是涼州人重塑山河、守護家園的生動見證。
當滿山綠意一路歡歌吹拂煥然一新的溝壑,當生態向好守護著涼州的綠水青山,當村民的笑容在生態產業的滋養下綻放——這一切都在無聲宣告:涼州南山的這場綠色覺醒,正以其堅韌與智慧,在黃土高原與祁連山麓的交匯處,譜寫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嶄新篇章,為子孫后代留下一個生機盎然的“金山銀山”。
歡迎全省各地的通訊員踴躍投稿:mrgstx@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