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久沒有給試駕一臺車寫文章了。
自打速度計轉型去做視頻媒體以后,每一次的試駕無論大小均以視頻形式露出。所以對于這次難得的圖文需求,我顯得格外珍重,因為不知下一條試駕的圖文會是203x年。
作者|呂嘉豪
編輯|周 展
視覺|慢 慢
我懷揣著不少理想主義。
我要不要讓深藍G318(參數丨圖片)的鋼鐵軀殼倒映在恒隆廣場的玻璃幕墻上,那邊我曾帶著阿斯頓馬丁DBX出鏡過。
還是去法拉利Roma停靠的北京西路洋房邊、保時捷911沐浴的東方體育中心夕陽下……
但這一切的計劃,都在我觸碰到這臺車之后煙消云散。
不是因為外地臨牌在上海寸步難行,也不是因為上海周邊毫無飛鋪裝道路。
是看到深藍G318的同時,我聞到了流水線的鐵銹味。
它仿佛不是一輛車,而是消費主義流水線上滾下來的標準化罐頭,標簽上印著“越野自由”,罐底刻著“市場服從”。
比亞迪的“原地調頭”,這臺車有的。 奇瑞的“車頂探照燈”,這臺車有的。 路虎的“全地形懸掛備胎”,這臺車有的。 魏牌的“智控越野底盤”,這臺車有的。 坦克的“陡坡緩降”,這臺車有的。
市面上越野必備的方盒子造型,這臺車也有的,然后深藍再給減震器裹上CDC懸掛——硬派車就配上了舒適新標準的賣點。
有點割裂,就像老上海講了一口標準的蘇北話說孫女必須嫁給鹽城人因為我要證明上海人不歧視外地人一樣割裂。
我不是不喜歡方盒子,我是不喜歡跟風去做方盒子。方盒子像一場不斷復刻的瘟疫,從奔馳G級的軍刀線條,到路虎衛士的鉚釘狂想,這一切都是不同品牌的獨立神話。
然而到比亞迪豹5、坦克400的像素級臨摹,再到毫無越野性能的吉利牛仔,方盒子成為了“果茶”一樣的網紅爆品——從新鮮水果到鮮榨果汁添加再到濃縮果汁沖兌,反正果茶就是好賣。
所有車都在復刻同一套暴力美學,所有宣傳片都在重播穿越荒漠的膠片。當棱角淪為流水線沖壓件,硬派便成了工業廢料。
深藍倒不是沒有想過一些不同,就比如割裂的CDC空懸帶來的魔毯。過減速帶時確如刀切黃油,61%的橫向得房率在車廂里撐開奢侈的呼吸空間,超級增程的強勁動力是讓我覺得90度坡都尤未可征。但是這些閃光點,卻像是被粗暴塞進方盒子的模具,沒了自己的形狀,也破壞了越野的方式方法。
我第一次坐在主駕駛開車的時候覺得暈車了。
深藍G318的穩,配合上大而寬的車頭,非常絲滑的方向盤阻尼,以及偏松的油門和較緊的剎車,讓我無論是前進還是減速,都像在開一艘游艇,隨著波浪起起伏伏——怎能不暈車。
它是一臺過于急功近利的車,6kW的外放電,也許工程師期待用戶用它點燃篝火、插上音響、打開投影、生起電灶?這到底是否是硬派越野人士的真實需求?畢竟我看到的是牧馬人的車主寧可講話用對講機,也要質感十足的轉向支撐,烈馬的車主寧可日曬雨淋,也要可以拆卸的頂棚。
但深藍G318的似乎是想讓車主用1.6T拖鉤把兒童自行車拽到徐匯濱江的跑道。
也許對于深藍品牌而言,他們認為中國式越野的真相是消費者想購買的不是越野能力,而是“隨時能越野”的階級幻覺。
所以G318不遺余力的宣發它能用魔毯底盤伺候99%的柏油路,用航空座椅消化加班族的腰椎勞損,如同寫字樓里的始祖鳥,是裝備,更是贖罪券。
我還是開上了我的比亞迪,被當成網約車車主每天被人拉開車門報尾號也挺有意思的。
總比所有車企用同樣的鐵皮罐頭、同樣的方盒子標簽、同樣的拓展接口、同樣的3把鎖來詮釋“自由”來得自然和接地氣。
我甚至懷疑車企是否認為所有越野車主都集體了患上斯德哥爾摩綜合征,否則他們憑什么認定一個不符合消費人群需求的車,會有人站出來替它證言。
你看看深藍G318和競品的銷量就能知道我這句評價的含金量了。
深藍本可成為破壁者。那套讓轉向響應提速20%的R-EPS系統,那塊過濾13.42%藍光的萊茵認證屏,本應孵化出碾碎陳規的猛獸??上г谛袠I集體癔癥中,技術創新淪為軍備競賽的彈藥——好比給騾馬釘上鈦合金蹄鐵。
熄火時中控屏彈出告別語:“帶您駛向更遠的風景”。電子合成的318路線在屏幕上流淌,像條金色的鎖鏈。真正的遠方從來不在預設的軌道上,而在砸碎罐頭鐵皮的剎那。當中國汽車工業終于學會造好車,它該捫心自問:我們是在制造載具,還是在鑄造囚籠?
BREAK AWAY
TA的作品
01
02
0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