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綠山晨霧未散,神仙泉的水泡已在石菖蒲葉下悄然綻放。巴馬麗瑯挽著宇軒,行至泉邊,腹中胎動愈發清晰,似小魚輕撞水面,又像山雀啄食晨露。她望向泉底搖曳的光斑,淺笑低語:“這孩子,定是盼著快些見識長綠山的春光。”
宇軒抬手,將她鬢邊一縷發絲別到耳后,腕間銀鐲在晨光里劃出細碎光影。自老中醫雷迎診出喜脈那日起,他便把獵來的麂子皮鋪在木樓竹榻上,還請銀匠精心打制了一對迷你龍鳳鐲。此刻,他俯身蹲下,將耳朵貼在妻子隆起的腹部,冷不丁 “哎喲” 一聲,跳起身來,驚喜喊道:“他踢我啦!這股子勁道,日后準是個出色的獵手。”
孕期最后三個月,巴馬麗瑯總會在辰時前往神仙泉取水。泉水順著竹筒流入陶罐,泛起細碎金光,連她靛藍色的瑤布裙擺,都似染上了點點星輝。一次,她在泉邊偶遇采藥的阿婆,老人慈愛地撫摸著她的孕肚,感慨道:“當年你娘懷著你時,就常喝這神仙泉水,如今,這水又要滋養你的孩子了。”
這話,勾起了麗瑯十二歲時的回憶。那時,神仙奶奶將泉水滴落在她掌心,告誡道:“水記恩情。你把泉水分給鄉親,泉水自會回饋你生命之力。” 彼時年幼的她,對此似懂非懂。直到宇軒為護村寨,與山匪搏斗受傷,她送去神仙泉水,宇軒喝下后,傷口竟一夜愈合。她這才知曉,神仙泉的力量,會隨善意流轉。
分娩來得突然。午后,曬谷場上傳來陣陣銅鼓聲,巴馬麗瑯正專注繡著給孩子的襁褓,一陣劇痛猛地襲來,她忙扶住織布機,緩緩坐下,額角瞬間滲出細密汗珠。隔壁接生婆阿娘聽聞趕來,瞧見她手中緊攥的銀鐲,笑著安撫:“別怕,這鐲子在你成婚時,經神仙泉浸泡,定能保母子平安。”
夜幕降臨,嬰兒清亮的啼哭,劃破了村寨的寧靜,那聲音恰似山泉撞擊巖石,連寨口老槐樹的枝葉,都為之輕輕晃動。宇軒守在木樓外,聽到接生婆報喜,激動得拔出腰間獵刀,對著月亮揮舞,驚得幾只夜鳥撲棱棱飛過竹梢。
喜訊瞬間傳遍瑤寨。最先趕來的,是曾被麗瑯用泉水救過的小男孩阿木,如今已長成半大少年的他,懷里抱著一籃剛摘的野荔枝,笑著說:“麗瑯阿姐,這果子紅得像燈籠,給小弟弟添添喜氣。” 接著,織錦的七嬸也來了,展開一匹繡著百鳥朝鳳的瑤錦,說道:“這是用神仙泉水染的絲線,給孩子做襁褓,最是吉祥。”
老中醫雷迎背著藥箱匆匆趕來,木樓里已彌漫著艾草的香氣。他為新生兒把脈,突然捋著胡須,笑著開口:“這娃娃的脈象,竟和神仙泉的水流一般,沉穩有力!” 說罷,從藥箱里取出一個錦囊,“這是用長綠山七種草藥做的護身符,能驅邪避瘴。”
三日后清晨,宇軒抱著襁褓中的兒子,來到神仙泉邊。巴馬麗瑯披著宇軒的麂皮斗篷,站在泉亭下,看著丈夫將泉水輕輕滴在孩子額頭。水珠滾落,嬰兒咯咯笑了起來,小手在空中揮舞,似是抓住了一縷透過晨霧的陽光。
“就叫‘沐泉’吧。” 麗瑯輕聲提議,“沐浴著泉水長大,也能像泉水那般,滋養萬物。”
村民們紛紛趕來,在泉邊擺開長桌。阿婆們端來五色糯米飯,青年們吹響蘆笙,就連平日里最調皮的孩童,此刻也安靜地坐在石階上。銅鼓聲再次響起,宇軒高高舉起沐泉,似要讓整個長綠山,都見證這個新生命的誕生。
“水是活的,會記住每一顆善良的心。” 神仙奶奶的話語,在麗瑯耳邊回響。她望著泉水中蕩漾的霞光,看著鄉親們淳樸的笑臉,恍然間明白:神仙泉的奇跡,并非獨自降臨,它流淌在她的血脈里,附著在宇軒的銀鐲上,銘刻在每個被幫助過的人的記憶中,最終匯聚成這生生不息的傳承。
沐泉滿月那天,巴馬麗瑯帶著他去給神仙泉換水。泉邊石菖蒲郁郁蔥蔥,葉片上的露珠滾落水中,漾起一圈圈漣漪。她憶起自己孤苦的童年,宇軒奮不顧身的守護,還有鄉親們給予的溫暖。原來,生命最珍貴的饋贈,并非獨自擁有神奇力量,而是將這份力量,不斷傳遞下去。
當沐泉的小手第一次觸碰到泉水,整口泉瞬間泛起金色光暈。遠處村寨,傳來孩子們清脆的歌聲,正是麗瑯教他們唱的民謠:“一之飲,甘醴入喉;再之飲,福壽綿長;三之飲,生生不息……”
歌聲穿過晨霧,與泉水叮咚聲交織在一起。巴馬麗瑯抱著兒子,站在泉邊,望著陽光灑滿長綠山的每一片葉子,心中豁然開朗:真正的傳奇,并非一人之事,而是善良如泉水,在時光長河中,永遠流淌,潤澤四方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