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暑到來之后,天氣越發的炎熱,而今年小暑之后的第二天,也就是7月9日,農歷的六月十五,它屬于一個特殊的日子,我們當地就有俗語“六月半三不做,福祿自然來”那么這個是什么意思呢?這天有啥講究?
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最不缺少的就是各種節日,但是有些會在歷史的長河中自然消亡,有些則會被一直被延續,傳承,這些留下來的,必然是存在一定道理的,在理解這個節日的時候,也應該懷著理性的一個態度。
像平時沒有出現的天地交泰日,五毒日,姑姑節之類的它本質上,它也是值得我們去注意的,到了農歷的六月,事實上節日還是不少的,比如說天門開,半年節,海神節,金蟾節,發財日等等,雖然有些節日是區域性的,但是在民間卻異常的受歡迎年。
明日六月十五,剛好是半年節,俗語就有“六月半三不做,福祿自然來”,那么這個話是什么意思?這天有啥講究呢?
農歷的六月十五有啥講究?
1、農歷的六月十五,被稱之為“半年節”,意思就是一年已經過去一半了,當然有些地方,會認為是六月初一是半年節,時間上還是有些差異的,在沿海一帶,比如福建、浙江還有臺灣,都認為六月十五才是半年節。
這個節日,和春節很不同,它更多的是圍繞祭祀,祈雨來展開的,此時的天氣異常的炎熱,人們希望天上可以下雨,這樣秋季的糧食就能獲得豐收,更多的是人們對五谷豐登的一種期盼。
2、農歷六月十五,還被稱之為“天門開”。《同書》記載:“同日清晨,俗以為開天門,東方甫白,參拜寺廟,祈福息災“補運”。
意思就是在農歷的六月十五,人們會去廟里參拜,老百姓會提著一些新收獲的米糕,或者是其它的物品,然后對其進行祈愿,希望在下半年的開始,著袯厄運帶來吉祥,往后的日子越來越順。
3、農歷六月十五,是“祭河神”的日子,人們在這天,到了晚上,就會把制作好的河燈拿去放,除了虔誠地焚香倒酒叩首外,還會將自己美好祝愿放在河燈中,把其放入水中,以祈求好的運氣,驅晦“補運”。
農歷六月十五,俗語“六月半三不做,福祿自然來”,分別是哪3不做?
第一件事:不出門遠行
一個月當中,有三個日子非常的重要,分別是朔日、望日還有晦日。朔日為每月初一,月亮不可見;望日為十五或十六,月圓如鏡;晦日是月末最后一日。
關于這樣的日子,俗語就有“望日不出門,朔日不回家”,意思就是在每個月的十五,最好是不要出遠門,因為在人們看來,十五乃是月圓之夜,是一個團圓的日子,這個時候離開家很容易帶來不詳。
而且此時也是地球強引力時期,容易導致地球的磁場紊亂,因此,人們在這天會減少出遠門,甚至不出門。
第二件事:六月半不嫁娶
在農村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在六月半的時候,不嫁娶,原因也簡單,因為半年節,如果結婚嫁娶,會被認為是“半樁婚姻”意思就是半路夫妻。當然這種說法缺乏科學性。
但是在這個時候不嫁娶,本質上,還是提醒我們,天氣炎熱的時候,人體相對比較的虛弱,嫁娶這些會耗費大量的體力,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這個時候房事過多,會損耗身體陽氣,因此,說這個時候不嫁娶,更多是出于身體安康的一個考慮。
第三件事:六月半不搬家
這個就比較好理解了,老話說的好“五月不起房,六月不搬家”,在各個時候天氣異常的炎熱,人不動都會特別的炎熱,你這個時候去搬家,高溫高濕的一個情況下,人很容易出現中暑。
而且這個時候天氣多變,暴雨、大風、以及暴曬,輪番上陣,也會導致搬家受到阻礙,因此,在這個時候不搬家,更多的是出于安全的考慮。
明日就是農歷的六月十五了,我們大家要注意天氣的一個變化,尤其是小暑之后,現在也越來越熱,更是要懂得降暑補水,不要去出遠門,也不要去搬家,以及不要去嫁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