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盤在木錘輕敲下綻開花朵,汗濕的掌心握著刻刀——在陽曲縣西凌井鄉清涼的活動室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李琳正指導十幾位農婦體驗刻瓷的奧妙。“真沒想到,咱這平日里握鋤頭的手,也能刻出這么精細的花樣!”村民王大姐托起自己完成的第一件作品,指尖摩挲著凹凸紋路,驚喜與自豪溢于言表。
這是太原市與陽曲縣婦聯“婦樂坊”婦女素質提升培訓的生動一幕。連日來,這股賦能鄉村姐妹的清泉,正浸潤著陽曲多個村社,從護膚收納到電商直播,再到非遺傳承,為她們的生活和夢想打開新窗。
生活美學課:從柴米油鹽到詩與遠方
“老師,我這個年紀該選啥精華?”6月19日,錦繡家園社區的護膚課堂里,米艷秋的"皮膚密碼"課讓愛美姐妹們爭相提問。從膚質辨識到穴位按摩,實操演示引得學員們頻頻舉起手機錄像。隔壁教室,收納師孫秀枝將衣物疊成“俄羅斯方塊”,空間魔法讓學員直呼“回家立刻收拾衣柜”。這些看似瑣碎的生活技巧,正悄然改變著鄉村家庭的日常——“家里利索了,連吵架都少了”的樸素反饋,成為生活品質提升最生動的注腳。
云端經濟課:手機成為新農具
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中,鄉村女性也積極擁抱變化,“婦樂坊”的新媒體技能培訓為她們架起了與外界溝通的橋梁。
6月20日,陽曲縣東黃水鎮河上咀村的培訓現場,短視頻領域講師馬愛英的“零基礎入門”課,讓手機成為了鄉村女性的新農具。從拍攝構圖到視頻剪輯,從賬號運營到流量變現,“理論+實操”的教學模式讓大家迅速掌握技能。一位大姐操作著手機剪輯軟件感慨道:“以前覺得直播帶貨是城里人的事,現在我要把村里的豆腐干拍成視頻,讓更多人知道!”手機屏幕不再只是娛樂工具,更成為鄉村女性推介特產、發展“線上經濟”的新窗口,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數字活力。
非遺傳承課:刻刀下的增收密碼
非遺技藝的傳承與創新,在 “婦樂坊” 的課堂上碰撞出別樣火花。
6月23日西凌井鄉的刻瓷培訓,是文化與技能的完美融合。李琳老師講述刻瓷歷史,展示刀法釉色技巧,讓學員們領略到“刀尖上的舞蹈”的魅力。實操過程中,學員們從生疏到熟練,完成了從圖案設計到成品的全過程。當帶著鄉土氣息與個人溫度的刻瓷作品擺滿課桌,這不僅是非遺技藝在鄉村的傳承,更為鄉村女性居家就業、拓寬增收渠道提供了新思路。
從“灶臺”到“舞臺”:鄉村女性的多維蛻變
“婦樂坊”像一座開在田埂邊的“能量站”,用生活美學裝點日常,以數字技能鏈接世界,借非遺技藝傳承文化。太原市婦聯負責人透露,下一步將推出電商運營、手工編織等課程,讓更多鄉村女性在家門口實現“技能充電”。當刻刀在瓷盤上勾勒出鄉村振興的曲線,當手機鏡頭聚焦起鄉土特產的芬芳,陽曲縣的鄉村姐妹正以全新姿態,在產業興、人才旺、文化濃的振興畫卷上,刻下屬于自己的璀璨印記。
(來源:陽曲微訊)
(責編 黃晶 助編 劉靜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