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總局曝光電動自行車質量違法案例,極核、綠源等品牌產品抽查不合格
據新浪財經報道,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于7月6日集中曝光6起產品質量領域"內卷式"競爭違法典型案例,其中多起涉及電動自行車產品質量問題。值得注意的是,"極核"和"綠源"兩個知名電動自行車品牌因產品不符合國家安全標準被點名通報。
此次通報是市場監管總局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有關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嚴厲打擊產品質量領域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和消費者合法權益。
根據通報,上海市楊浦區市場監管局查處的"極核"牌電動自行車,經初檢和復檢,被抽樣產品的整車質量、蓄電池防篡改項目不符合GB 17761-2018《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檢驗結論為不合格。而上海市靜安區市場監管局查處的"綠源"牌電動自行車同樣存在質量問題,除整車質量和蓄電池防篡改項目外,照明項目也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據了解,GB 17761-2018《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是國家強制性標準,對電動自行車的整車安全、機械安全、電氣安全、防火性能、阻燃性能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確規定。其中,蓄電池防篡改是防止消費者私自改裝電池、提升車速的重要安全措施,而整車質量超標則會影響車輛的制動性能和行駛安全。
2023年央視"3·15"晚會曾曝光雅迪、愛瑪、臺鈴等品牌部分車型通過"解碼器"解除25km/h限速,實際車速可達40km/h。2022年北京市市場監管局抽查發現,小牛、新日等品牌存在車速限制裝置篡改、電池電壓超標等問題。上海、浙江等地監管部門也多次查處哈啰、永久等品牌出廠默認超速、腳踏功能失效等違規行為。
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指出,部分企業為追求市場份額,通過降低質量標準、削減安全配置等方式進行"內卷式"競爭,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更給消費者人身安全帶來隱患。此次曝光的案例就是對此類行為的嚴厲打擊。
除電動自行車外,本次通報還涉及其他產品質量違法案件。海南省市場監管局查處的海南環城電線電纜有限公司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力電纜產品案,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市場監管局查處的紹興宏冠新能源有限公司銷售質量不合格的"液蠟醇醚復合柴油機燃料"案,以及海南省市場監管局查處的海南康喜豐作物科技有限公司銷售冒用他人廠名肥料案等,均被列為典型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松江區市場監管局還根據公安部門移交線索,查處了上海樂舸電動車銷售有限公司非法改裝非機動車案。這表明監管部門正在形成跨部門協作機制,對產品質量違法行為進行全方位打擊。
業內專家表示,電動自行車作為重要的民生交通工具,其產品質量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近年來,因電動自行車質量問題引發的火災、交通事故時有發生,加強該領域監管勢在必行。
市場監管總局強調,將持續加大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力度,對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嚴肅處理,并通過典型案例曝光形成震懾。同時呼吁消費者購買產品時認準合格標志,發現質量問題及時通過12315平臺投訴舉報。
截至發稿時,涉事的極核和綠源品牌尚未就此次抽查結果作出公開回應。
(來源:新浪財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