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美日澳,又獲得一國“鼎力相助”的菲律賓,居然又把主意打到了中國家門口,揚言要在東海和南海建立起“戰區”。中方對此的回應是什么?在南海的行動升級,是不是未雨綢繆,應對菲律賓帶來的威脅與挑戰?
最近,立陶宛和菲律賓居然湊到了一起,在菲律賓的首都馬尼拉,雙方的國防部長召開了一場聯合發布會。兩國決定合伙兒加強網絡安全、海上安全以及彈藥生產等方面的合作,看似普通的一紙備忘錄背后,究竟藏著什么玄機?
(菲律賓和立陶宛防長簽署“諒解備忘錄”)
這次會晤最吸引眼球之一的是,立陶宛防長薩卡利埃內一直在大談中俄“威脅論”,并且還呼喚所謂“民主國家”團結一心,攜手對抗。緊接著,這位防長還牽扯到臺海和南海問題,一副立陶宛受到了威脅的嘴臉。
當然,她也不忘把菲律賓拉下水,說兩國都是面對同樣的“敵對鄰國”和威脅。對此,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表達了“贊同”,并表示希望向立陶宛學習一些技術和韌性。值得一提的是,特奧多羅還提到了在東海和南海建立“戰區”的概念。
(菲律賓護衛艦開火)
看似兩國防長說得輕描淡寫,但事情真的那么簡單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菲律賓實際上在玩一種微妙的平衡游戲,而立陶宛則來得更像是打醬油。
先說立陶宛,這個小國長期以來不遺余力地刷存在感,不是挑釁中國就是觸怒俄羅斯。在烏克蘭危機背景之下,波羅的海國家都或多或少擔心美國有一天會撤回自己的軍事支持,到時候,立陶宛這樣的國家無疑就會成為局勢中的孤兒。
于是,薩卡利埃內跨越千山萬水跑到菲律賓,既是為了給自己找靠山,也是為了討好美國。要知道,美國在過去幾年對歐洲的軍事支持,已經表現出了一種“疲態”,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讓歐洲人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被拋棄的孩子。
(立陶宛總理)
因此,立陶宛很快就見風使舵,認為通過與菲律賓“搞事情”可以顯示自己對美國忠誠不二。這樣一來,萬一哪天波羅的海真有個風吹草動,美國還能想起它這個小弟。
再來看菲律賓。特奧多羅所說的“戰區”概念聽上去很高大上,但實際上,菲律賓現有的軍事能力跟這種戰略目標有點不符。當然,特奧多羅敢如此大放厥詞,是因為背后有美日澳鐵三角為其撐腰,以至于讓菲律賓在國際舞臺上有了些飄飄然。
從另一角度看,如今懸在馬科斯政府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是杜特爾特家族。后者在菲律賓的政治版圖上勢不可擋,如果馬科斯陣營再不搞點事情出來,那未來的選舉估計沒什么戲唱。所以,菲律賓尋求國際盟友,也是在賭一把政治資本。
(杜特爾特對馬科斯威脅極大)
從現實層面來看,無論立陶宛如何急著在國際上刷存在感,或是菲律賓如何試圖借力打力,對我們而言有用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這從我們在南海的升級行動就能明顯看出。
不久前,中國海警在中國黃巖島領海及周邊區域,再次開展執法巡查行動,這是6月以來,中方持續在南海進行管控行動的一部分,雖然此次行動再一次有效的震懾了那些試圖在南海生亂的勢力,但時隔3天,中方就又在南海上了強度。
(南部戰區海空兵力在中國黃巖島領海領空及周邊區域開展戰備警巡)
這次是解放軍南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在同樣的區域范圍內,進行戰備警巡。從海警升級到解放軍的行動,能明顯看到,我們對家門口的管控力度是十分上心的,而反觀菲律賓,其試圖在東海和南海推行“單一戰區”,還只是概念層面,所以說,菲律賓的挑釁舉動,對我們而言,無異于是雞蛋碰石頭。
對于這樣的博弈,換一個視角來看。立陶宛和菲律賓這對“臨時組合”,實質是一場各取所需的戰略秀:立陶宛需要在國際事務中刷更多的存在感,菲律賓則需要尋找賴以生存的支持。至于中方被立陶宛和菲律賓刻意“炒熱度”,我們反倒不必太擔心,畢竟在絕對實力面前,立陶宛和菲律賓更像是跳梁小丑,毫無威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