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駕駛座艙賽道再迎一家IPO!
2020年初,當中國造車新勢力尚未走出“死亡之谷”,智能化路線備受質疑時,鎂佳股份創始人莊莉卻在陰霾中迎來轉機。南山資本向她伸出橄欖枝,領投千萬級美元B輪融資,在行業寒冬中點燃希望的火種。
五年后的2025年6月30日,莊莉帶領鎂佳股份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開啟資本新征程。這家三年虧損超10億人民幣的智能座艙企業,如何在激烈競爭中突圍?其估值又憑何沖至9.3億美元(約66.70億人民幣)?
1、清華學霸的“不討巧”創業:從蔚來到“破局者”
清華學霸莊莉的職業生涯充滿傳奇色彩。清華計算機系96級第一名畢業生,與搜狗CEO王小川同窗,更與網易有道CEO周楓結為“神仙眷侶”,2019年周楓帶領網易有道赴美上市時,莊莉曾陪同敲鐘;如今角色互換,資本市場對這對夫婦的跨界聯動充滿期待。而莊莉獲得加州伯克利博士學位后,她先后在微軟亞洲研究院、雅虎、獵豹移動擔任技術要職。
2016年莊莉加入蔚來汽車,成為其軟件發展(中國)副總裁,主導車輛軟件開發。這段經歷讓她深度理解汽車智能化痛點——當行業沉迷于自動駕駛融資熱潮時,她卻選擇了一條“不討巧”的道路:智能座艙基礎架構。
然而對于進入這個賽道,莊莉曾表示,“前兩年更討巧的賽道可能是自動駕駛賽道,也更容易去融資。”
2018年,莊莉創立鎂佳科技,后重組為鎂佳股份,提出革命性理念:用超市模式重構汽車軟件供應鏈。如同盒馬鮮生提供半成品,車企可在鎂佳的“軟件超市”選購模塊化組件,自主集成或委托加工。
這一模式直擊行業痛點——傳統汽車軟件開發極度碎片化,每款車型需定制化開發,工作量巨大。而鎂佳股份的SmartMega? Core技術架構,將語音引擎、視覺算法等核心功能模塊化,像積木般自由組合,大幅提升開發效率。
鎂佳股份的“智能座艙+X”域控制器將智能座艙、ADAS泊車/駕駛、車聯網、OTA升級等六大功能整合至單一硬件平臺,通過自研的SmartMega? OS+分布式操作系統實現模塊化軟硬件融合。
鎂佳股份通過獨創技術架構實現突破,技術架構的核心突破在于:將60%的共性功能模塊化沉淀,車企只需專注40%的差異化創新。這種“積木式開發”使新車型落地周期縮短30%,2022年首款量產車上市后迅速獲得市場驗證。2024年,中國每10輛智能座艙新車中就有1輛搭載其方案,裝機量穩居行業前二。
2、三年虧損超10億背后的商業密碼
財務數據顯示,2022-2024年鎂佳股份營收分別為3.88億、15.13億、14.20億元,毛利率從19%提升至21.8%。但虧損持續:三年凈虧損4.23億、3.57億、2.91億元,累計超10億。
對于鎂佳股份的虧損,剖析根源主要源于三個方面。
首先是研發方面,鎂佳股份2024年研發投入達3.58億元,占營收25.2%,遠超行業均值。然后是客戶方面,鎂佳股份的前五大客戶貢獻比達84.7%(2024年),最大客戶占比曾超50%。最后是代工方面,鎂佳股份的前五大供應商采購占比77.2%,關鍵芯片議價能力受限。
其中,鎂佳股份前五大客戶收入占比雖從92.8%(2022年)降至84.7%(2024年),但最大客戶變動仍顯著影響營收——2023年最大客戶貢獻8.02億元(占53%),2024年驟降至3.24億元(占22.8%),對于鎂佳股份的影響非常大。
雖然,虧損仍在繼續,但是資本對于鎂佳股份依然在加注。自2018年山行資本600萬美元種子輪起步,鎂佳股份先后完成5輪融資,2025年5月D+輪后鎂佳股份估值達9.3億美元。紅點創投、南山資本等機構押注的正是其爆發性增長潛力:2024年鎂佳股份新獲定點項目23個,較2022年增長187%;累計交付量突破百萬件,創行業最快記錄。
對于南山資本的B輪融資,莊莉曾表示,“這是我們最困難的一次融資。”正是這筆資金支撐鎂佳股份度過危機,并逐步確立行業地位——2023年搭載高通8155主芯片的智能座艙,超1/3來自鎂佳股份。
3、赴港上市的戰略棋局
在累計虧損10億的情形下,鎂佳股份選擇沖刺港股IPO,也是看準了如今的幾個機遇。
2025年港股IPO融資規模躍居全球第一,高盛亞洲股票資本市場主管王亞軍指出:“監管對內地企業赴港IPO備案審批速度大幅提升”。這對尚未盈利的科技公司極為關鍵。
而智能座艙與智駕域控制器加速融合,艙駕一體方案將進入爆發期。行業預測未來3-5年,One Chip中央計算架構將重構供應鏈格局。鎂佳股份募資計劃明確投入“智能座艙+X”產品擴展,搶占技術制高點。
在2024年,鎂佳股份終止部分低毛利合作后(導致交付量短暫下滑),鎂佳股份如今加速開拓日產、福特等國際客戶。IPO資金將支持其向40余個國家拓展,破解地域依賴。
但是,鎂佳股份的隱憂也不少。華為、特斯拉等巨頭通過軟硬一體方案掌控生態,理想等客戶也在自研座艙系統。當車企開始“去第三方化”,鎂佳股份的超市模式將面臨終極考驗。
2024年,中國搭載智能座艙域控系統的新車中,每十輛就有一輛印刻著鎂佳的技術基因。莊莉在創業最艱難時曾以博世為標桿:“讓鎂佳成為中國智能化領域的‘新博世’”。
如今站在港交所門前,這位清華女學霸面臨更復雜的平衡術——既要保持研發強度應對高通驍龍8295、英偉達Thor等芯片迭代,又要破解客戶集中導致的盈利困局。其招股書披露的募資用途中,研發投入占比超40%,遠高于市場拓展。
莊莉曾說:“創業不是發射火箭的過程,而是開車的過程,需不斷調整方向盤。”3當汽車電子架構向中央計算平臺演進,這位掌舵者需要證明,鎂佳股份的模塊化基因能在艙駕融合時代延續生命力。
這片藍海中,以效率為壁壘的“軟件超市”能否孕育出中國的汽車科技巨頭,答案正在資本市場的聚光燈下徐徐展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