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7月4日深夜,美國國會大廈還燈火通明。218:214——就這么4票的差距,"大而美"法案硬是過關了。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還在慶祝呢,北京那邊72歲的崔天凱已經發聲了。一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話聽著就有勁兒。
4票之差到底意味著啥?中美這輪較量會咋展開?
作者-彤
4票驚險,政治閃擊戰
法案過了。但說實話,這過程真夠驚險的。
特朗普團隊來了一場精心策劃的政治突襲,提前投票、深夜協商,愣是把民主黨給打了個措手不及。原本定在7月2日的投票,硬是提前一天搞定。這招夠狠的,節奏越快,反對派越來不及組織有效抵抗。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最大的麻煩竟然來自內部。馬斯克公開反水了。這位曾經的"鐵哥們",現在成了特朗普最頭疼的對手。
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炮轟這個法案,說它會讓美國債務暴增3萬億,真正得利的是化石能源和傳統資本,而不是科技創新。
更絕的是,馬斯克還宣布要成立"美國黨",準備在2026年中期選舉推出獨立候選人。特朗普也不慣著,直接放話要查馬斯克的聯邦補貼,甚至考慮把他驅逐出境。這關系破裂得,比翻書還快。
從科技盟友到政治死敵,馬斯克和特朗普的這場撕逐,其實暴露了共和黨內部的深層裂痕。當利益發生沖突時,所謂的政治友誼就像泡沫一樣脆弱。這場4票的驚險勝利,背后隱藏的是前所未有的內部分裂。
法案真面目
這份940頁厚的法案,說白了就是"劫貧濟富"。
企業稅從35%砍到21%,這減少得可不是小數目。大企業笑了,稅負輕了一大截。傳統石油大佬們更是樂開了花,特朗普直接推翻了拜登的"綠色經濟"政策,鼓勵開采石油,限制新能源發展。5日他還批評風力發電,說這些設施既破壞了美國的田野,殺死了鳥類,還沒啥用處。
可普通人呢?醫療補助、食品援助大幅削減,預計1200萬人可能失去醫保。影響最大的還是低收入群體,本來就不富裕,現在連基本保障都要被砍。民主黨說得沒錯,這確實是在"劫貧濟富"。
關鍵是,這賬怎么算都算不過來。減稅的同時,國防預算卻增至895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其中200億美元直接投向特朗普力推的"金穹"導彈系統。還有1750億美元用于移民和邊境執法,465億美元專門用于邊境墻建設。
錢從哪來?答案很簡單:借債。法案將使聯邦赤字到2034年底增加3.4萬億美元。現在美國聯邦債務已經36.22萬億美元了,預計到2035年將超過52萬億美元,占GDP比重接近120%。這簡直是在玩火,債務雪球越滾越大,最終誰來買單?還不是全球買單。
這就是特朗普的財政邏輯:內部減稅,外部加關稅。一個閉環下來,美國政府的財政壓力全轉嫁到了其他國家身上。
全球都慌了
減稅的窟窿咋補?特朗普的招還是老一套——加關稅。
7月4日,美國向170個國家發出通知,明確告知關稅暫緩期將在7月10日結束。這不是商量,是攤牌。新稅率介于10%至70%之間,從8月1日起正式實施。消息一出,各國都慌了。
最郁悶的得數日韓這些老盟友了。日本一直在努力游說美國取消對進口汽車加征的25%關稅,可特朗普就是不松口。汽車產業是日本的經濟支柱,這一刀下去,日本真是退無可退。
更要命的是,汽車關稅沒談下來,大米又出了問題。特朗普點名批評日本不買美國大米,還要向日本發函。
韓國也沒好到哪去。作為將美韓關系放在首位的國家,韓國在90天休戰期中一直希望美國能延長期限,可多次談判都沒進展。出口經濟本來就受到重創,現在大限將至,韓國也是有苦說不出。
連英國都為了汽車出口的限額,不得不購買美國的軍備武器。這就是特朗普的"對等關稅"策略:表面上打著公平的旗號,實際上就是經濟綁架。用關稅逼迫各國讓渡利益,這種霸權做法讓原本的盟友都開始離心離德。
德國媒體直言,"大而美"法案將加劇美國債務上限爭議,推高市場對美國財政信用的擔憂。當美國自己的財政都成問題時,還要用關稅大棒四處敲打,這種做法能維持多久?
崔天凱的分量
這個時候,72歲的崔天凱重新出場了。
7月4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上,這位前駐美大使的出現絕不是巧合。崔天凱在華盛頓駐守多年,對美方政界和節奏了如指掌。這種關鍵時刻上場,本身就是一個明確的信號。
老爺子在論壇上的話說得相當有分量:"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你要對華合作,大門始終是敞開的。但你要搞遏制打壓,我們堅決會反制的。"話不多,但每個字都帶著分量。這不是外交辭令,這是底線表態。
更重要的是,崔天凱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外交學院院長王帆也先后發聲,形成了一個系統性的回應矩陣。馬朝旭指出美國的單邊政策將沖擊全球貿易,王帆強調中美需要建立"危機管控機制"。這不是單打獨斗,這是一整套"外交合奏"。
最關鍵的是,崔天凱還點出了一個現實:美國想擺脫對華依賴,可能性微乎其微。數據不會撒謊,2025年上半年,美國進口中國電池、稀土、電子元件同比增長了12%。這不是脫鉤,這是"越吵越綁牢"。
中國的應對策略很清晰:不急于對等出招,而是通過外交發言和智庫聲音穩住外界預期。節奏慢,但一步步都很穩。
當特朗普在那里快打猛沖的時候,中國選擇的是穩扎穩打。這是一次典型的節奏對抗:一個急躁冒進,一個從容應對。
結語
這場4票之差的勝利,暴露的是美國內政的深度撕裂和對外政策的焦慮。當單邊主義遇上多邊現實,美國的如意算盤能否如愿,還要看全球的集體智慧。
中美之間的博弈看似針鋒相對,實則相互依存。合作的大門始終敞開,對抗的代價卻日益沉重。特朗普可以用關稅威脅170個國家,但經濟規律不會因為政治意志而改變。
面對美國的關稅威脅,你認為哪個國家會率先"破防"?還是各國會抱團取暖?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