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全球化深度發展的時代,交通樞紐對于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愈發顯著,其中,臨空經濟正逐漸成為推動城市產業變革與升級的關鍵力量。臨空經濟以機場為核心,通過整合物流、人流、資金流與信息流,在機場周邊催生出經濟發展走廊、臨空制造業產業集群以及航空運輸相關產業集群,進而構建起以臨空指向產業為主導、多種產業有機融合的獨特經濟發展模式。以機場為核心的臨空經濟區,已然成為全球經濟要素資源重新組合的“戰略節點”,吸引著航空指向性的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環節不斷匯聚,成為城市和區域發展的“新引擎和增長極”。
1
以高端產業鏈引領城市產業轉型升級
回顧全球臨空經濟的發展歷程,依據航空運輸依賴性的強弱,臨空產業通常可劃分為航空核心產業、航空關聯產業和航空引致產業。航空關聯產業對快速便捷的客貨流需求極為旺盛,具有顯著的臨空偏好性與高端產業特性,一般涵蓋臨空高科技產業、臨空現代服務業和高臨空指向的傳統產業。臨空高新技術產業包含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命科學產業、智能制造產業、汽車制造產業等;臨空現代服務業涵蓋高端商貿休閑業、臨空會展商務、臨空國際貿易、總部經濟、臨空旅游業、臨空國際醫療等;高臨空指向型傳統產業有臨空型現代農業、高端服裝等。
臨空經濟區憑借國際機場匯聚各類資源流的強大優勢,深度嵌入“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采購銷售、倉儲物流”的國際產業鏈,為周邊地區發展臨空指向性高端產業提供有力支撐,成為引領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在研發設計環節,通過發展保稅研發、技術交易和人才交流,有力推動研發設計業的進步;在生產制造環節,借助智慧工廠展貿、試制生產、共享制造基地等形式,引領生產制造產業向高端邁進;在采購銷售環節,依靠發展設備/核心零部件采購、工業品電商、保稅展貿等產業,帶動采購銷售模式的升級;在倉儲物流環節,通過發展高效口岸通關、保稅倉儲、工業品倉儲、物流配送、供應鏈金融等業態,促進城市倉儲物流水平的提升。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在此方面成果斐然。2024年,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集聚規模以上企業達514家,營業收入預計突破3500億元,同比增長10%。這里已聚集中航集團、空中客車(中國)總部、首都機場集團等400余家航空企業,航空服務業產業規模預計突破2000億元,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同時,該經濟區構建了“1+4”產業體系,以航空服務為核心,醫藥健康、臨空智造、物流貿易、商務消費為支撐,吸引了極智嘉物流機器人、通用技術集團工業母機重點實驗室等優質項目落地,培育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2
以高端消費鏈帶動城市商貿旅游升級
臨空經濟區在布局會展、高端商務、跨國總部方面,具備得天獨厚的空港交通優勢,是臨空功能區中最具開發價值的業態。隨著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提高,消費升級需求日益強烈,臨空經濟區依托樞紐機場,通過建立高效的通關系統,能夠深度融入“跨境電商、倉儲物流、免稅展銷”的國際高端商品消費鏈條,引入國外高端商品(如高端電子產品、生鮮產品、奢飾用品、高級美妝產品等),吸引國外商業貿易、醫療健康、文化創意企業入駐,發展高端會展、跨境電商、免稅購物、健康服務、文化展貿、總部經濟等新興業態,立足城市,服務城市群,引領區域商貿旅游消費的升級。
在此方面,堪稱世界空港自貿城典范的是迪拜航空城,它以貿易為引領,積極融入全球消費鏈。面對自身制造業發展薄弱的劣勢,迪拜實施大開放戰略,憑借投資自由、免稅等優惠政策,吸引全球企業進駐航空城,將其打造成為中東地區重要的貿易樞紐和歐亞經濟活動中心。迪拜航空城聚焦國貿采購與貿易環節,設立不同主題的自由貿易園區,如珠寶城、媒體城、汽配城、保健城、花卉中心、迪拜硅谷等,構建起大開放的功能載體,使其成為歐亞高端消費品的貨物貿易轉運中心。機場自由貿易區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各類公司,涵蓋航空運輸服務業、貨運物流業、IT、電信、醫藥、工程、食品與飲料、珠寶和化妝品等多個領域。
海口江東新區臨空經濟區在這方面也在加速騰飛。美蘭機場國際航線不斷加密,2025年全新升級改造的國際中轉區啟用,入境旅客中轉步行距離縮短近50%,高峰時段中轉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江東新區臨空經濟區圍繞航空客運、物流、跨境電商等產業招商,已吸引中州航空、華龍航空等63家重點企業,臨空經濟產業集群突破1000億元,有力地帶動了當地商貿旅游的發展。
3
以科技創新鏈帶動城市經濟綠色崛起
國際臨空經濟的發展實踐充分表明,臨空經濟區正日益成為高科技研發中心的重要選址區域。綜合保稅區作為臨空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托海關監管方面的政策優勢,在貨品通關、企業提貨、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等方面表現突出,吸引著高科技企業研發總部向空港集聚。臨空經濟區充分利用核心節點的區位優勢,放大空港樞紐價值,通過深度融入“離岸研發、研發轉化、技術交易”的國際高端技術創新鏈,吸引國際技術與人才,服務臨空經濟區,推動城市經濟綠色崛起。
從具體操作層面來看,在離岸研發方面,可邀請國際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在臨空經濟區設立離岸研發中心,整合國際科技科研資源,通過知識產權與研發體系本地化實現技術引入,提升技術引入效率;在研發轉化方面,成立公共技術中心,滿足機場城市區域內企業的特定技術需求,整合國內外先進科研資源,提供專業的研發服務;在技術服務方面,成立國際技術交易中心,為國際技術轉移提供市場對接、技術咨詢、評估、認證、知識產權評估等全方位專業服務;在科技金融方面,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整合區域內制造企業資源,在臨空經濟區建立產業化基地、產業孵化公共服務平臺、產業基金等科創配套服務載體。
西安臨空經濟示范區在此方面算是典型代表。自2018年設立以來,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航線不斷拓展,截至2025年一季度,已運營航線300余條,通達全球43個國家、91個城市,國際全貨運航線達32條。2025年一季度,機場貨郵吞吐量增長顯著,其中國際貨郵吞吐同比增長92.8%。該示范區形成了“1+3+3”臨空新經濟產業體系,聚集了35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航空運輸、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產業蓬勃發展,帶動了城市經濟的綠色崛起。
關注 | 園區薈(ID:biaozhunpark)
來源 | 東灘智庫
內容合作 | bjzhouyanjun(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