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特朗普給自己的臺階“90天關稅寬限期”只有2天時間了,但他預期的與各國談判完成進度還不到10%,各個國家的態度一個比一個強硬。
其中與美國談判最積極的印度,竟然到現在也沒有松口,甚至還向世界貿易組織通報要對美國征收報復性關稅。
印度為何能如此強硬?或許這些籌碼足以斷了特朗普的退路。
印度通告全球
或許特朗普想不到,印度居然也有這么強硬的時候。
要知道在4月2日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之后,各國都警鈴大作,只有中國率先提出對等反制,并且還收緊了稀土相關物項的出口管制。
歐盟也對美國反制25%的關稅,中歐的反制措施讓美國感覺不妙,又將對中國的關稅提高,一度抬高到145%,但也沒能讓中國妥協。
生怕其他國家也效仿,也給自己個臺階下,于是搞了個90天的寬限期,在這90天內與美國達成協議,就不必承擔“對等關稅”。
然而90天的時間如白駒過隙,只有2天就要到截止日期了,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寥寥無幾,此前積極與美國談判的國家態度一個比一個強硬。
就說印度吧,以這些年莫迪政府唯美國馬首是瞻的態度,大家都以為印度肯定很快就能達成協議,各種滿足美國的要求。
其實早在今年2月份時,印度就各種討好美國,承諾進口美國250億美元的能源、取消6%的數字廣告稅、降低美國波本威士忌關稅150%到100%等。
特朗普提出“對等關稅”之后,印度還提議在一定限額內對美國汽車零部件實行零關稅。
不過5月12日印度給WTO發送的一則通知里,居然提議要對部分美國制造的商品加征進口關稅。
7月4日,印度再次向WTO通報,因為美國對汽車及零部件加征關稅的舉動沖擊印度的出口,因此印度決定對美國征收報復性關稅。
具體要對美國的什么產品加征報復性關稅,印度方面并沒有具體說明,不過此前雙方在農業和乳制品市場談判一直沒談攏,主要就是印度不愿意放開自己的農業和乳制品市場。
對于印度來說,這兩項是印度在與美國談判的兩大“紅線”,畢竟農業在印度十分重要,占據GDP的16%,養活了14億人口的一半。
但印度農業與美國農業比起來,還是不值一提,印度農場的平均面積是1.08公頃,美國卻是187公頃,乳業方面印度平均下來每個農民有2~3頭奶牛,但美國人均能達到數百頭。
一旦開放農業和乳制品市場,那印度原本就吃不飽飯的農民生活就會雪上加霜。而農民在印度占比還非常大,他們手握選票,決定著莫迪的政治命運。
如果傷害了這些人的利益,那莫迪政府還如何立足?
莫迪政府對此心知肚明,因此在和其他國家進行各種貿易時,都會將農業排除在外。
在與美國的談判中,莫迪政府也堅持這兩條“紅線”,即便是要面臨26%的對等關稅也在所不惜。
不過讓人好奇的是,印度從哪里來的底氣這樣對抗美國?這與他們此前的作風很不相符。
印度的籌碼是什么?
實際上,印度的底氣來源于兩方面。
一方面是中國做出了榜樣,自從中國對美國提出對等反制之后,特朗普就不斷給自己找臺階下,一會兒說中國想給美國打電話但找不到門路,一會兒又說中美已經在談判了。
然而中國每次都強勢打臉,讓美國深知“關稅大棒”不能讓所有國家都臣服,而且因為中國手握稀土這張王牌,讓美國兩次主動找中國談判,還放開了乙烷、C919發動機等限制措施。
中國讓各國知道,原來美國是吃硬不吃軟,于是日本、印度等習慣滑跪的國家也開始有樣學樣了。
自詡為南亞大國的印度自然也不能落下風,因此印度堅守兩條“紅線”。
除了有中國打樣之外,印度也確實有些底氣對美國強硬,比如對美國的依賴不強,甚至還在印美貿易中占上風。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數據,2024年印美雙邊貿易額約為1290億美元,其中美國對印度的進口額為874億美元,出口額只有418億美元,貿易逆差高達457億美元。
或許是看到這樣的逆差數值,特朗普才狠下心來對各國提高關稅,希望扭轉美國的貿易逆差,但結果卻背道而馳。
數據顯示,去年4月—5月美國對印度進口只有141.7億美元,今年同期增長到172.5億美元。
雖然特朗普表示不提出反制的國家享有90天的關稅寬限期,但實際上很多國家都還要承擔10%的基準關稅,印度就是其中之一,鋼鐵和鋁產品的關稅甚至是25%。
因此為了減少損失,印度對美國的出口減少,去年主要出口到美國的海產品、鋼鐵、鉆石、黃金產品和汽車零部件都相應減少。
出口減少可能會讓印度的經濟增速變慢,但對于印度的總體經濟來說,并不能說很大,印度出口只占到經濟總量的20%,不像泰國和越南出口占據GDP的65%和87%。
相反美國對于印度的藥品具有很大的依賴性,40%的仿制藥品來自印度。此外,印度還承擔了全球60%的疫苗。
除了藥品,印度還有一個優勢就是IT信息技術和軟件服務,不僅是很多印度人在硅谷當高管,印度國內的IT精英也在承接外包服務,占據全球35%的軟件外包市場。
具有抗蟲強特性的轉基因作物BT棉花的種植率超過90%,讓印度一躍成為全球最大棉花生產國,擁有這些優勢,印度自然是有底氣與美國硬碰一下。
而在特朗普肆意揮動“關稅大棒”時,苦果卻是讓美國消費者來承擔。
隨著印度、日本、歐盟等國家對美國實施反制措施,如今一些美國餐廳已經悄悄漲價,例如酒水單杯價格漲了50美分-1美元不等。
因為咖啡豆、茶葉、葡萄酒等進口成本顯著提高,餐廳利潤被壓縮,自然要將壓力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但這樣也會面臨一個問題,菜品太貴消費者就不愿意消費了,最終這些餐廳就會因為經營不善而倒閉,失業的人越來越多,消費的人越來越少,形成惡性循環。
餐飲和酒店業是美國最大的產業,從業人員最多,“大而美”法案在7月4日正式通過,以后底層人民的生活就更難了。
特朗普競選時口口聲聲說要“讓美國再次偉大”,實際上人民的生活卻要“一夜回到解放前”,他是否能熬過中期選舉都難說,真是一步步把自己的退路都斬斷了。
參考信息:
觀察者網:印度向世界貿易組織通報,擬對美國征收報復性關稅-2025-07-04
央視新聞:美關稅談判“大限”將至 多方展示強硬立場-2025-07-04
環球時報:【環時深度】應對美關稅重壓,印度有多少籌碼?-2025-05-2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