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市延慶區自然保護地管理處7月7日消息,一個多月前,救助中心接到群眾電話稱,發現一只受傷灰色的鳥類,身上有血跡,急需救助。救助中心工作人員立即趕到現場,經鑒定該鳥為蒼鷺,左側翅膀受傷。
蒼鷺(Ardea cinerea)隸屬于鵜形目鷺科鷺屬,數量較多,分布較廣,是沼澤濕地生境優勢鳥類,棲息于江河湖泊及沼澤濕地,中型涉禽,食物以魚類為主,是濕地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工作人員憑借著自身專業知識與豐富經驗,對受傷蒼鷺進行精心治療與護理。經過一個多月的調養,這只蒼鷺展現了頑強的生命力,其傷口愈合迅速,傷情恢復良好。起初,它只能在狹小的空間內艱難挪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漸漸能展開翅膀,在低空中來回飛翔。到了后期,它更是經常主動從籠子里走向水池邊覓食,展現出強大的生存本能。
經專業人員全面評估,確認這只蒼鷺的傷勢已經完全痊愈,各項身體機能恢復正常,野外生存技能也已恢復。與此同時,在救助中心養傷的一只大白鷺和另外一只蒼鷺也達到了放歸條件。考慮到三只“大鳥”喜水的生活習性,工作人員精心選擇了野鴨湖作為放歸地點。
為全面追蹤大白鷺與蒼鷺野外生存狀態,系統研究其遷徙路線及活動特征,為物種保護提供數據支持。科研監測科工作人員為即將放歸的蒼鷺和大白鷺安裝了衛星跟蹤器,可通過數據管理平臺來接收放歸動物的定位數據。后續將每日在平臺監測數據,以便了解其活動區域、活動面積、活動距離、飛行的高度和速度、遷徙情況等,豐富對水鳥生活習性研究的數據。
據了解,近年來,北京市延慶區自然保護地管理處持續發力,不斷加大對自然資源的管護力度,通過多種渠道積極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活動,傳播保護理念,喚起公眾的生態保護意識。這一系列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越來越多的群眾主動參與到野生動物保護行動中來,他們時刻保持警惕,一旦發現受傷的野生動物,便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正因如此,救助中心今年以來已成功救助了60余只野生動物。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李鐵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