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安區都楊鎮,翠綠的田野間,沉甸甸的黑皮大冬瓜掛滿藤蔓,既扮靚了鄉村,也助力農戶增收致富。
一顆冬瓜的百年傳承
都楊鎮,這片位于西江河畔的沃土之上,孕育了獨具特色的黑皮大冬瓜。這里土壤肥沃、有機質豐富、陽光雨量充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得冬瓜皮薄肉厚、久煮無酸味,單顆重達10-15公斤。其表皮無斑、耐儲運的特性,早在二十世紀60年代便享譽港澳。2001年,黑皮大冬瓜被評為云浮市“農業名牌產品”;2024年,更是光榮入選廣東省地理標志培育產品名錄,成為了本地餐飲企業以及灣區餐桌上不可或缺的消暑佳肴。
訂單農業:開啟廣闊銷路
近年來,都楊鎮不斷探索現代農業發展之路。2023年3月,一場意義深遠的簽約儀式為都楊黑皮大冬瓜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云浮市都楊新安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并與農戶簽訂了10萬斤黑皮冬瓜保底收購協議。通過“基地+專業種植戶+訂單保底”模式,首批1.3萬斤冬瓜從石巷村地頭摘下,僅48小時內便配送至市內各訂購點位,并通過全省農產品直供網絡銷往灣區。今年,全鎮擴種至30畝,訂單量也增至30萬斤,冬瓜產業呈現出不斷發展的態勢。
客貨郵融合發展: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
冬瓜出村,物流是關鍵。得益于云安區通暢的縣鎮村三級物流網,冬瓜出村進城之路變得更加順暢。鎮級客運站經過升級改造,整合了郵政、順豐等快遞資源,利用農村客運班線捎帶快遞。同時,5條客貨郵專線可以實現“同城寄運當天達”,運輸成本降低了50%,效率提高了20%。村村通客車將冬瓜運至鎮級配送中心,分揀后直發灣區。這一舉措不僅破解農產品出村的“最后一公里”難題,也為農戶帶來了便利和收益。
舌尖上的冬瓜:從菜品到文旅名片
在灣邊村農文旅示范區,冬瓜正成為帶動當地旅游的新名片。本地餐廳推出了冬瓜盅、冬瓜腐竹卷等特色菜品,清甜的口感吸引了眾多食客前來品嘗。政校企合作研發冬蓉酥、冬瓜慕斯、冬蓉月餅等深加工產品,打破了季節性限制。同時,都楊鎮攜手云浮市中等專業學校設計文創包裝,加上本地網紅的直播宣傳,黑皮大冬瓜的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此外,游客還可以前往冬瓜種植基地采摘冬瓜、在飯店廚房學做冬瓜宴。未來,石巷村百年冬瓜種植史將成為研學點位,助力打造“吃住游購”鏈條,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
從田頭的忐忑到訂單農業的穩健,從時令蔬果到四季茶點的蛻變,一顆冬瓜的旅程見證了“交通線”即“致富線”,“產業鏈”即“振興鏈”的生動實踐。當客貨郵載著農產品出村,游客帶著消費進村,都楊鎮的黑皮大冬瓜品牌正重新擦亮。在這片綠水青山間,正回響著城鄉融合發展的鏗鏘足音。
【記者】柯如茵
【通訊員】黃天康
【編輯】鄭宇健 董瓊 麥月勇 區云波
【校對】劉嘉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