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沖突持續膠著、雙方相互指責不斷的背景下,一起塵封一年的墜機事件再次成為輿論焦點。
當地時間7月5日,俄羅斯聯邦偵查委員會發表聲明,稱已查明一年前載有烏克蘭戰俘的俄伊爾-76運輸機墜毀事件的幕后指使者。
當地民眾拍攝的墜機畫面
聲明指出,下達擊毀指令的是烏軍導彈旅指揮官尼古拉?賈曼,該運輸機被“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擊毀,
此系統列裝于烏軍第138防空導彈旅,實施打擊的軍事人員是在執行尼古拉?賈曼及烏軍上級指揮部的命令。
目前,俄偵委會已啟動對尼古拉?賈曼的國際通緝,其他共犯身份仍在核查當中。
尼古拉·賈曼(圖源:俄偵委會)
回溯至2024年1月24日,一架俄羅斯空天軍伊爾-76運輸機在俄烏接壤的別爾哥羅德地區墜毀。
俄國防部當時稱機上74人全部遇難,其中包括6名機組成員,3名隨行俄軍士兵,還有65名烏克蘭戰俘。
俄方調查顯示,現場發現116塊導彈碎片,經鑒定為美制“愛國者”MIM-104A導彈部件。
黑匣子數據進一步證實飛機遭外部沖擊,雷達記錄顯示導彈從烏境內哈爾科夫州發射。
然而,烏克蘭方面對此說法予以否認。
烏克蘭情報部門稱俄方并未提前告知飛行路線與時間,且質疑用運輸機運送戰俘不符合慣例。
事件發生后,烏克蘭多次要求俄羅斯提供完整乘客名單,并移交遇難者遺體,以確認烏克蘭戰俘是否真在飛機上。
但俄方僅公布部分涉事戰俘的身份文件,拒絕第三方介入核查,這種做法進一步加劇了烏克蘭的質疑。
俄羅斯此次公布調查結果,再度引發國際社會對該事件的關注。
在俄烏沖突的大背景下,這起事件無疑加深了雙方的矛盾與不信任,也讓本就緊張的局勢更加復雜。
未來,隨著調查的推進以及俄烏雙方的進一步回應,國際社會將持續聚焦事件的后續發展。
中澳之間最新新聞熱點,
更多新聞熱點追蹤
請點下方關注獲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