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穎
近年來,刑事犯罪、民事侵權、行政違法的交叉情況時有發生,作為司法實踐中的問題,應該如何得到救濟和解決?7月5日,由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和華東政法大學共同舉辦,京都上海分所協辦的刑民行交叉理論與實務問題法律論壇在華東政法大學舉行。論壇由京都上海分所主任王眾主持。
“很多理論都是抽象思維,是一個有深度又具象化的問題,要和實務界、律師共同討論。”華東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院長孫萬懷在致辭中介紹了刑事法學院薪火相傳史,希望華東政法大學能和京都所在實務和理論研究上有更長遠的合作。
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勇輝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交叉現象日趨增多,由此產生的理論爭議與實務問題隨之凸顯,亟待解決。此次論壇匯聚理論專家和律師,將對辦理疑難復雜刑民行交叉案件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從刑民交叉的案件概念上來看,是指一個案件中的行為事實同時涉及刑事、民事兩種法律關系,出現兩種法律關系的競合或者牽連的現象,導致出現兩種法律責任的競合、爭議、沖突或者并存的案件形態。”在主旨發言中,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名譽主任、西北政法大學刑事辯護高級研究院名譽院長田文昌從刑民交叉入手,認為需要以先刑后民的原則處理情況并不多見,受一些常見偏差思維的引導,以及對刑民交叉現象的理論不重視,導致很多案件用先刑后民的方式影響責任認定,需要重視這一現象。
論壇上半場由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彭吉岳主持。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紀檢監察學院雙聘教授李奮飛以“刑民交叉案件中的辯護策略”為題發言。他認為,刑民交叉案件往往存在較為復雜的法律問題,既可能涉及刑事犯罪與民事不法在實體上的區分,也可能涉及訴訟程序問題,甚至可能存在復雜的法外因素,因而需要律師在辦理此類案件時審慎選擇辯護策略。交涉性辯護需以構罪研判為前提,律師應對案件進行客觀分析。一旦選擇交涉性辯護思路,律師可通過考慮有利于被告人的量刑情節等方式與檢察機關溝通。在采取對抗性辯護的案件中,律師應該優先協同自己的當事人,統一辯護團隊意見,必要時激活一些專業力量,爭取在對抗性辯護中取得最佳效果。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楊興培談到,涉及法律關系的事實本身既可能涉及民法、行政法,也可能涉及刑法,處理時應當首先整理其中的法律關系,確認前置性的違法行為是否已經沖破了原來的民事法律關系或者行政法律關系范圍,如果已經進入刑法領域,這時才應當通過刑事法律管轄的方式進行處置。
“刑法條文中有很多涉及交易的表述,包括銷售、交易、經營,其中涉及交易的罪名有110個左右,超過了總罪名的五分之一。”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袁彬在發言中提及,這種交易型犯罪是辯護上的痛點和難點,實際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個是交易行為是否成立,是交易型還是占用型,如果確認是交易型,需要再考察這個交易的合法性,對此需要借助對價關系予以合理解決。
“針對同一事實,在實體法的意義上,如果民事合法,肯定不構成刑事犯罪;如果民事不合法,不一定構成刑事犯罪;如果刑事犯罪則一定構成民事不法。”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教授門金玲認為,誰先做,誰后做,因為影響到實際效果,所以在程序法上研究刑民交叉案件的意義很大,可以保障訴權,還會影響案件的實體結果。
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黨委書記、上海市法學會律師法學研究會會長馬靖云、京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公丕國、齊曉伶等以實際案例為參考,進一步詮釋了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的界分問題,并認為考量的初衷應該有利于人權的保護和公民權利的救濟。
論壇下半場由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聶素芳主持。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咨詢委員鄒榮以實際例子為引子,列舉刑民兩個程序之間實體和程序上脫節的幾種具體情形。他認為要解決交叉難以解決的問題,應該從前端入手,在立法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刑事、民事、行政同步參與,同步研究,在立法的時候就進行銜接。
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臧德勝就行政違法的出罪理由展開論述。他提及的是實務中較常出現的行刑交叉問題,實踐中由于二者界限不清,甚至可能出現兩者并存的情況,可以從中找到出罪理由,具體的可以從行政違法、行政不違法、行政前置程序、刑法實質解釋以及行政認定等角度考慮。
“食品類犯罪具有鮮明的行政從屬性特征,其犯罪構成通常以違反行政法規、未取得行政許可或違背行政安全規定為前提,涉食品犯罪司法認定中的難點主要在于行政違法和刑事犯罪的界限如何劃定。”京都食品藥品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湯建彬通過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和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罪,深入探討食品行政違法與行政違法的銜接與界限問題。他認為行刑界分的重點在證明標準不同、涉案金額差異及主觀明知的要求上,違反行政規章與觸犯刑法不能等同。
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牛星麗列舉一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案例作為刑民交叉的例子。她認為在這樣的案件中,可以考慮采用跨部門和跨程序的信息共享機制,將立法、司法和理論結合來破解難題。
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王嘉銘,京都上海分所律師陸向輝、李騰分別從證券犯罪行刑銜接程序與證據問題,行刑銜接案件證據使用和認定爭議問題,以及信披違法案件中的行刑倒掛問題進行討論,分析相應的處置情形和解決對策。
此次論壇圍繞刑民交叉案件、行刑證據規則、程序銜接機制等15個議題展開深入研討。在閉幕致辭環節,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CEO褚長志表示,此次論壇是京都律所成立3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希望以活動為契機,經過思想碰撞,解決實務問題,推動法治進程。此次論壇的圓滿舉行,將匯聚更多共識,為學界、律師行業精誠協作貢獻力量,為社會搭建實務界和學術界的橋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