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婚禮 同江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供圖
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有個邊陲小鎮——街津口赫哲族鄉(簡稱“街津口”),地處黑龍江右岸,與俄羅斯隔江相望,氣候宜人,是天然的避暑勝地。隨著暑假的到來,很多游客走進街津口暢游山水,開啟涼爽夏日之旅。
作為赫哲族棲息地,街津口擁有豐富的文旅資源。近年來,全鄉深挖文化內涵,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打造了北山旅游綜合體、街津山國家森林公園、別亞灣景區等,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小鎮。
來到街津口,非遺值得體驗。魚皮畫是赫哲族的文化符號,街津口打造了多個魚皮畫技藝研學基地,邀請非遺傳承人現場教學,研學游客可以親自體驗刮鱗、鞣制、剪裁等工序,還可購買心儀的魚皮畫產品。“體驗+消費”的研學模式,帶動魚皮工藝品銷售額大增,也促進了當地村民增收。
街津口在發展文旅產業過程中,赫哲族文化發揮出了極大的作用。烏日貢大會等特色民族活動引來八方游客,街津口伊瑪堪藝術團每年駐場演出約1000場,赫哲族婚禮每年吸引中外游客上萬人次,赫哲族非遺項目帶動周邊民宿入住率提升至90%。
街津口漁業村過去以打魚為生,如今相關的“漁經濟”也十分紅火。漁業村黨支部書記尤闖指著美食一條街介紹,這條100米長的街道聚集了多家以魚為特色的餐館,每到夏天游客絡繹不絕。
“赫哲族對魚的利用可謂達到了極致。魚皮可以用來縫制衣物、制作精美的魚皮畫,魚肉則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鮮美佳肴,魚骨經過熬制變成粘稠的魚膠后可制作各式各樣的工藝品。”街津口文化村村民侯佳歡說。
今天的街津口仿佛一個藝術殿堂,道路兩旁隨處可見五彩繽紛、風格各異的壁畫,每一幅都栩栩如生,令人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欣賞。而北山旅游綜合體無疑是街津口的一大文旅亮點,玻璃棧道、玻璃滑道、彩虹滑梯等文旅體驗項目,引來大量游客。
此外,街津口還設計了鄉村生態游、紅色經典游、民俗文化游三條特色旅游線路,讓游客在參觀體驗中了解街津口的今昔。如鄉村生態游推出的衛華村藥香花海展示區、刺五加種植基地等文旅項目,可以讓游客參與中草藥采摘、養生茶制作等。
通過大力發展文旅產業,街津口實現了鄉村面貌與村民生活的雙重提升。近三年累計接待游客12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突破3000萬元,帶動300余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站在黑龍江畔的望江亭上,看著往來穿梭的游船和熙熙攘攘的游客,一個赫哲族老漁民感慨地說:“過去我們靠打魚為生,現在靠文化旅游吃飯,日子越過越有滋味了。”
稿件來源:中國文化報 記者 張建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