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作為一門古老的文化藝術形式,歷經千年演變,早已成為表達個性與審美的載體。然而,在藝術多元化的今天,關于“什么是好書法”的爭論從未停止。有人崇尚創新,也有人堅持傳統,理念分歧本屬正常,但若以偏激之見否定他人,甚至惡意攻擊,便令人不齒。
藝術鑒賞具有極強的主觀性,必然存在一定的審美差異,沒有哪種藝術風格能征服所有人,也不會有人能認可所有藝術風格。
書法需要評價,但評價的本質應是交流與反思,而非惡意否定。真正的評價應該尊重差異,而非試圖扼殺異己。
每個人的藝術修養與創作水平不同,但追求內心理想的權利是平等的,無論是初學者還是名家,專注自我表達才能得到內心的寧靜。
若以個人喜好為標準對他人橫加指責,甚至試圖將自己的理念強加于人,這種行為便是對他人獨立創作權的侵犯和踐踏。
如果本身就認知保守,思想懶惰,水平低下,卻自視清高,對他人創新書法惡意撻伐,就更顯無知且無恥。
當今書壇有個別人,自己懶于思考,只會機械臨帖,寫著一手呆板的“館閣體”,卻自詡為傳統書法的守護者。
為了抬高自身書法地位,不惜歪曲書法史,鼓吹“唯唐楷論”、“唯楷書論”、“館閣至上論”,將單一風格神化為書法巔峰,用這種偏激理論誤導大眾。
為了博取關注,刻意迎合部分民眾的消極情緒,煽動輿論大肆攻擊創新書法,公開宣揚書壇黑幕,將當代書壇描繪得烏煙瘴氣,把名家誣陷勢利小人。
利用民眾對書法認知的不足,將自己塑造成“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傳統書法衛道士,樹立自己敢于挑戰時代黑暗的光輝形象。
其目的無非是打壓異己,將不同風格批倒批臭,從而凸顯出自己,讓自己的平庸書法戴上“正統”的光環。
看似慢條斯理,實則充滿戾氣,表面道貌岸然,內心卻充滿嫉妒與算計,這種通過貶低他人抬高自己的手段,不僅卑劣,更暴露了其藝術上的無能。
他們的言行看似維護書法純潔性,實則是在制造對立。書法需要評價,但評價應以溝通、包容為前提,動輒給他人扣上褻瀆傳統的帽子,將他人說成文化罪人,這種評價險惡至極。
歷史證明,書法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從篆隸到行草,每一次變革都伴隨著爭議,但正是突破者推動了藝術的繁榮。
若人人都固守舊法,書法早已淪為僵死的符號。那些反對創新的人,不過是在暴露自己對藝術規律的無知。
真正的傳統是流動的,而非一成不變的教條,那些將楷書奉為唯一標準的人,顯然忽略了書法史的豐富性。
草書的狂放、行書的流暢,無不體現著藝術的自由精神,若以單一標準衡量一切,豈不是對傳統的褻瀆?
藝術本無絕對標準,但惡意中傷卻有違道德,你可以不喜歡某件作品,但無權否定其存在的價值,那些試圖用輿論壓制異己的人,不過是在進行審美霸凌。
書法是心靈的外化,而心靈本該自由,若因他人風格不符合自己審美便心生厭惡,這種狹隘恰恰是藝術欣賞的大忌。
當今書壇需要的是包容與對話,而非愚民伐異,那些自詡為正統的“衛道士”,若真關心書法發展,就該停止攻擊,轉而思考如何讓傳統與當代更好融合。
書法寫的好壞依據個人水平,但是如果缺乏基本的謙虛,貶低別人鼓吹自己,就顯得太過狂妄無知,如果刻意迎合低級審美,煽動輿情攻擊異己,就給更顯狹隘惡毒,如此嘴臉加上一手媚俗的書法,不由得不讓人感到惡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