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當(dāng)你不能感同身受時,至少可以保持沉默。
01
這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之前在網(wǎng)上看過一個故事:
博主的兒子被浙大錄取了。
這本是件非常值得慶祝的事,她卻有點開心不起來。
她說,收到錄取通知書后,她和兒子都非常興奮,這么多年的努力終于獲得了回報。
她克制不住自己的喜悅,發(fā)了個朋友圈想和親朋好友分享。
內(nèi)容是:“寒窗苦讀,十年一日,百般努力,終得美滿。
恭喜兒子考上理想大學(xué),希望你未來一切順利,開開心心。”
配圖是兒子舉著錄取通知書的笑臉。
她迫不及待地去看評論區(qū),以為會收獲滿滿的祝福,沒想到下面的留言不堪入目。
有人說:“考上大學(xué)也沒什么大不了的,現(xiàn)在大學(xué)生遍地都是,畢業(yè)了還不是一樣找不到工作。”
有人說:“還以為考的多好呢,我孩子考上清華我都沒驕傲,你還炫耀上了?”
最讓她難過的是,就連自己的哥哥都說:
“孩子不過是考了個好大學(xué),還值得你特意發(fā)個朋友圈,誠心讓別人不痛快。
知道別人家孩子沒你家孩子有出息,你就滿意了開心了是吧?”
她很委屈,不知道究竟怎么回事。
只是想為辛苦了這么多年的孩子慶祝一下而已,卻招致了如此多的批評。
其實她什么也沒做錯,但是她的快樂刺痛了別人。
她還不明白,人性最大的惡,就是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
有的時候,最不希望你好的人,恰恰是你最親近的人。
就像東野圭吾在《惡意》中寫的那樣:
“有些人的恨是沒有原因的,他們平庸、沒有天分、碌碌無為。
于是你的優(yōu)秀、你的天賦、你的善良和幸福都是原罪。”
前幾年河南洛陽就發(fā)生了一件特別惡劣的刑事案件。
一名高考601分的女孩不幸遇害,警察多方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兇手竟是女孩的親大伯。
他因為身體殘疾,一直沒有成家立業(yè),和老母親生活在一起。
家里條件非常差,依靠低保和其他人的幫扶度日。
案發(fā)前幾天,他聽到弟弟弟媳和村里人聊天,說女兒考得非常不錯。
聽著他們“炫耀”的話語,他的心理變得扭曲:
“憑什么他們能過得這么好?我卻要活得如此艱難?
我要殺了她,看他們一家還怎么得意。”
第二天,他便將這個想法付諸實踐,殘忍的殺害了自己的侄女。
一個即將奔赴美好未來的花季少女,就這樣在親人的嫉妒下,歸于塵土。
電影《東邪西毒》里說:
“任何人都可以變得狠毒,只要你嘗試過什么叫嫉妒。”
有時你可能根本沒有錯,只是分享的對象錯了。
你的快樂,分享給對的人,會獲得贊美、認同、支持和理解,快樂加倍。
你的快樂,分享給錯的人,只會接收到冷漠、誤解、批評,甚至責(zé)備,快樂消失。
這世上,根本不會有什么感同身受。
所以,克制自己,克制自己的分享欲,克制自己的顯擺心。
這不是懦弱,而是對自己、對孩子的保護。
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那些生活中看似親密的人,會在背后對你抱有多大的惡意。
02
不懂別人的心,就守好自己的嘴
作家劉墉曾寫過一段直戳人心的話:
“當(dāng)你跟朋友一起買了股票,你的股票大漲,而朋友的股票沒漲時,你千萬別聲張。
為什么?因為你一旦開口,就會變成一種無形的炫耀,朋友心里就會很不痛快。
他對你會紅眼,會不滿,甚至埋下仇恨的種子。”
網(wǎng)上曾有一個名為“舉報朋友成功”的帖子引發(fā)熱議。
發(fā)帖人是一位女生,她的朋友考研二戰(zhàn)某知名985。
朋友長得好看,還很上進,家境也不錯,她一直感覺被朋友壓一頭,很不舒服。
在得知朋友考試結(jié)束鈴響,還在答題的時候,她利用自己已知的朋友的準考證和考場,向考試院舉報了朋友。
結(jié)果就是朋友的成績被取消,心情很難受,父母也對她失望,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帖主在最后說,她當(dāng)時舉報也只是試試看,沒想到真的會被處罰,自己現(xiàn)在也很難受、很愧疚。
但如果真的后悔,當(dāng)初又為何要那么做呢?
不過是給自己找的借口罷了,好讓自己心安理得。
畢竟,那個致朋友于“死地”的“把柄”,甚至是非常相信她的朋友,親口告訴她的。
看了這個帖子后,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
“我真的希望她不要過的太差,又怕她真的考上理想的那個學(xué)校。”
多么虛偽又真實的人性啊!
正應(yīng)了胡適先生曾說過的那句話:
“人性最大的惡,恨你有、笑你無,嫌你窮、怕你富。”
當(dāng)?shù)匚划a(chǎn)生了變化,當(dāng)貧富發(fā)生了質(zhì)變,感情就很難純粹,稍有不慎就會瀕臨破碎,甚至兩敗俱傷。
所以人們常說,一貧如洗的時候,你認識了朋友;榮華富貴的時候,朋友離開了你。
復(fù)旦大學(xué)陳果老師也分享過一個類似的故事。
有段時間,她事業(yè)發(fā)展的很好,有個朋友看起來卻不太開心。
一次交談中,陳果問他:“看見我過得好,你好像很不開心?”
朋友回答:
“不不不,我希望你能過得很好。
但是,我同樣希望你不要過得比我好。”
那次之后,兩人便漸漸疏遠,不再聯(lián)系。
培根說:“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fā)跡,卻不能原諒一個身邊人的上升。”
就像貧窮的乞丐,不會嫉妒百萬富翁,卻會憎恨收入比他高的乞丐。
因為在他看來,他們應(yīng)是同一圈層,沒道理自己受苦,他人卻能享福。
因此,他會不擇手段地、竭盡全力地,把身邊的人拉下來。
這正是人性的幽暗所在。
所以,如果不懂別人的心,那就守好自己的嘴。
自家的好事,自己知道就行,不要隨意告訴外人,免得橫生枝節(jié)。
要知道,人活著,精力是有限的,不必把所有人都請進生命里。
不合適的人,盡早遠離;不舒服的關(guān)系,當(dāng)斷則斷。
如此,才能解脫自己的心,迎來柳暗花明的生活。
03
有一種善良,是不打擾別人的幸福
作家盧思浩說:
“一個人沒修養(yǎng)的標志之一,是去別人的生活里指手畫腳,輕易去影響別人的好心情,打擾別人的小幸福。”
真正有教養(yǎng)、真正善良的人,都懂得把握為人處世的分寸感,懂得體諒他人的不易。
青年作家入江曾講過自己的故事。
她讀大學(xué)時,突然遭遇多年未見的寒潮。
農(nóng)民父親很擔(dān)心她,剛做完農(nóng)活,來不及換下身上臟亂的衣服,就騎著三輪車來給她送被褥。
那兩床棉被雖然有些破舊,卻很厚實,是母親連夜為她趕制的。
在搬被子的途中,她遇上了同班同學(xué),那個女生的父親也來給她送東西。
開著嶄新的高檔小轎車,西裝革履,帶的東西也是高級的蠶絲被、電熱毯等,堆成了一座小山。
入江父親看著這鮮明的對比,臉色突然間變得漲紅,他有些羞愧。
入江本想迅速離開,那個女生卻大聲叫住了她。
她覺得,這個家境優(yōu)越、性格驕傲的女生,一定是想要羞辱自己。
沒想到那個女生卻歡喜地朝她喊著:
“哎呀,這種被子可真好,我小時候在姥姥家也蓋的這種,特別暖和。
爸,下次我也要這樣的。”
一下子,整個氛圍好像忽然間溫暖了起來,父親也逐漸放松,臉上重新有了笑容。
入江說,在那個寒風(fēng)凜冽的下午,女生的舉動,不僅溫暖了她,也溫暖了她的父親,讓她看見了善良這個詞的具象化。
著名主持人孟非說過:
“所有的優(yōu)越感都不是來自容貌、身材、知識、家族、財富、地位、成就和權(quán)力,它只來自缺見識和缺悲憫。”
不要拿自己淺薄的認知,去評價一切超出你思想的事物。
不是只有住在豪宅,吃著山珍海味,才算幸福。
只要你喜歡,只要你愿意,養(yǎng)的花開了也是幸福;
看著窗外的陽光灑在書桌上,靜靜地讀一本書,也是幸福;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頓簡單的飯菜,也是幸福。
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每個人想要的東西也大不一樣。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當(dāng)你不能感同身受時,至少可以保持沉默。
正如愛默生所說:
“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就是人們真誠地幫助別人之后,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見不得別人的好,并不會使你變得更好;
大方承認與欣賞別人的好,好運才會降臨到你身上。
不打擾別人的幸福,是一種善良;
不干涉別人的選擇,是一種尊重;
不詆毀別人的努力,是一種美德;
不貶低別人的成就,是一種智慧。
發(fā)自己的光就行,不要吹滅別人的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