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接觸這份工作的時候,你害怕嗎?”記者問。
“特別害怕,因為我不知道如何跟他們打交道,但我跟教導員保證,一定會把這份工作做好。我第一次單獨走訪一名社區康復人員時發現,他們渴望被理解、被關心、被愛護。”她回答。
她叫袁娣楠,是文山市公安局西華派出所的一名輔警,從事警務工作10年的她,在文山市開化街道社區戒毒康復工作站專門從事社區戒毒康復工作(以下簡稱社戒社康)7年有余。她說,這份工作能真正幫助他人,很神圣,也很有成就感。
由于工作成績突出,今年國家禁毒委主要領導來開化街道調研視察社區戒毒康復工作時,對開化街道社戒社康工作取得的成效給予了高度評價,對袁娣楠開展的工作點贊。
曾被列為“販毒嫌疑人”
說起袁娣楠,剛任職西華派出所教導員兩個多月的劉飛打開了話匣子。
“其實我早就認識她了。”2023年,我省開展“雷霆2023—殲擊1號”專項行動,禁毒部門開始使用大數據梳理歷年來的吸毒人員,經過大量研判,發現電話138××××××××的號碼不管白天還是黑夜,都在和大量的吸毒人員通話,初步研判為零星販毒毒販,研判人員將研判數據與號碼推送偵查員后,偵查員立即展開調查。調查結果反饋,“號碼為138××××××××的人叫袁娣楠,是一名社戒社康工作人員,不是毒販。”當時,大家都被袁娣楠這種高度負責、忘我工作的狀態打動。劉飛時任文山市公安局網安大隊大隊長,也是專項行動的成員,這件事讓他深受觸動。
“來到西華所,接觸袁娣楠后,我發現她不僅工作態度認真負責,而且有一顆愛心,親和力強,能設身處地為社戒社康人員著想,辦事有智慧、有耐心。”劉飛說。
社戒人員信任她依賴她
“大部分剛來社戒社康報到的人員有抵觸思想,我們對他們的幫教不能只講大道理,他們是一時糊涂誤入歧途,我們在幫教時,需要有耐心,跟他們談心、談生活,詢問需要幫助的地方,多鼓勵他們積極生活。時間長了,他們就會把你當朋友、當信任的人對待。”袁娣楠告訴記者。
2023年3月,社戒人員張某某打電話給袁娣楠稱,有重要的事。袁娣楠聯系社區民警一起過去,袁娣楠像往常一樣,自己掏錢買了一箱牛奶提著去看望幫教對象。到了張某某家,張某某沒有說話,直接走到墻角的一個柜子旁打開柜門,從里面取出一個包裹嚴實的袋子,翻開袋子,里面是一枚手榴彈和十七支雷管。他交給袁娣楠并說:“爆炸物交給袁同志我才放心。”
袁娣楠剛剛接觸張某某時,他態度冷淡,不僅不配合工作,而且袁娣楠每次打電話和他溝通時,他情緒波動都很大,甚至經常出言不遜,態度極其囂張。針對這一情況,袁娣楠決定協同轄區民警對他進行入戶走訪,一次、兩次、三次,經過袁娣楠堅持不懈的努力,張某某的心理防線逐漸松動,不僅主動接受袁娣楠的心理疏導,而且還積極配合社區工作。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55歲的社戒人員李某某已經到強戒所戒毒3次,因為吸毒花費大,李某某要依靠父母生活,父親88歲,母親83歲。袁娣楠將這一情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在一次回訪中,袁娣楠發現李某某神情異常,便急忙帶著李某某到社戒社康站做檢測,檢測結果又是陽性。袁娣楠苦口婆心地對李某某說,你不能再像這樣了,你的父母這么大年紀,他們需要你來照顧,而不是要他們照顧你。李某某聽后頻頻點頭,但一聽到要把他送到強戒所,他拔腿就跑,袁娣楠緊追不舍,并在同事的幫助下將其控制。眼看逃跑不成,李某某趁袁娣楠不注意,將頭朝墻上狠狠撞去。送醫包扎過程中,袁娣楠全程陪護,同時再次開導李某某,在袁娣楠不厭其煩地勸說下,李某某同意到強戒所戒毒。
現在,李某某回歸社會已經有一年多時間,他找了一份停車場保安的工作,每個月有2500元的收入。李某某的母親告訴記者,李某某現在變化很大,會買菜買水果回家,會做家務,會做飯,很有孝心,徹底戒斷了毒癮。
真心幫教打通“新生”路
“小袁,我外孫的變化太大了,他找了女朋友,要結婚了。他現在開了家燒烤店,生意很不錯。”為了告訴袁娣楠這個喜訊,小鄧80歲的外婆專門來到工作站找她。聽到喜訊,袁娣楠很高興。老人離開工作站時,她從自己微薄的工資里拿出200元作為份子錢送給老人。
小鄧的父親早逝,母親患有腦出血。被外婆帶大的他不小心染上毒品后,人生走向墮落。袁娣楠獲知情況后,及時將他送到強戒所,回歸社會到工作站報到后,袁娣楠加大了回訪力度,同時上門動員親屬加強監督。為了更好地監督他,舅舅特意將他安排到自家開的飯店幫忙。在親屬的緊密配合下,小鄧徹底戒斷毒癮,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2024年端午節,為了感激袁娣楠,小鄧的外婆特意抓了兩只雞,帶了一些自己包的粽子到派出所送給小袁。擔心小袁不收,老人還找到派出所所長,將袁娣楠幫助他們的事一五一十地說給所長聽。
專職從事社區戒毒康復工作7年來,袁娣楠服務的社戒社康人員情況復雜,但從負責禁毒專職工作那天起,她就專注于如何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戒毒康復。
60多歲的社戒社康人員王某,患有多種疾病,且精神異常,長期一個人生活,靠親妹妹通過打工照顧其生活,2023年1月袁娣楠得知情況后,立即向相關領導匯報王某的情況,并為其整理好申請低保的資料,幫助王某盡快拿到了低保金。
袁娣楠通過與幫教對象真誠相處,開導他們善待自己,關愛家人,用雙手重新開創幸福生活。幫教對象陳某某從強制隔離戒毒所回來后,妻子離家出走,留下年邁的母親和年幼的兒女,由于性格孤僻,不愿意與人接觸,對社工入戶家訪抵觸情緒較大,上門走訪的袁娣楠多次被拒門外。但她沒有放棄,而是多次打電話開導陳某某,經過不斷努力,陳某某開始轉變,接受管理和幫助。現在,陳某某已經解除社區康復并考取駕照,在社區的幫助下找到工作,開始新的生活。
看著幫教對象洗心革面,重新做一個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袁娣楠體會到了幫教工作的現實意義。
她是一束可以穿透裂縫的光
在幫教對象心中,袁娣楠像一束光,一束可以穿透裂縫、照亮陰暗角落的光。
工作中,袁娣楠經常思考一個問題:毒品的危害,不僅導致家庭妻離子散,而且給整個社會造成恐慌和威脅,吸毒者既是違法者又是受害者,怎樣才能阻止他們的違法行為,怎樣才能幫助他們成功戒除毒癮,引導他們走上正路?
為了提高幫教工作能力,她認真學習相關禁毒法律法規和社區禁毒基本知識,深入社區了解社戒社康人員的思想狀況和現實表現,有針對性地學習心理輔導和正面溝通的理論。經過不懈努力,袁娣楠學以致用,積累了非常豐富的幫教經驗。為了不讓社戒社康人員受到影響,在走訪、回訪過程中,她經常在制服外穿一件便裝外衣。為了讓幫教對象過上正常的生活,她東奔西走,千方百計為幫教對象尋找就業門路,引導他們參加各種就業培訓,讓他們掌握勞動技能,聯系用人單位,為他們尋找適合的公益性就業崗位。對生活困難并已經戒掉毒癮的社戒社康人員,袁娣楠到民政部門為其申請社會救濟,解決他們的最低生活保障困難。為幫教對象聯系金融部門給予信貸支持,為他們自主創業提供資金保障。
袁娣楠還將幫教工作與鄉村振興工作有機結合,認真開展涉毒人員“平安關愛”行動,為涉毒人員架起禁毒幫教工作的連心橋。通過開展慰問活動,讓幫教對象感受到政府的關懷和溫暖,進一步鞏固了禁毒脫貧成效。7年里,她肩負使命、迎難而上,以細膩溫柔、聰慧靈動、堅韌不拔的品質,在社戒社康工作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柔性力量。她堅持“幫扶工作是一種美好幸福”的理念,幫助社戒社康人員順利回歸社會,成為遵紀守法的公民。
記者 朱光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