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是“兩山”理論提出20周年,20年的時間,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引領下,中國大地上發生了一場深刻的變革。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成為時代的主流,不管是傳統行業還是新興產業都釋放出新的動能,以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代“兩山”轉化的深刻內涵。
在我國的西南邊陲云南有這樣一家企業,成立之初就將“保護性開發”作為企業宗旨,30年的時間跨度內,不管是西雙版納州原始森林公園、野象谷景區,還是普洱市太陽河森林公園、茶馬古道等景區建設,始終堅守初心,將生態保護放在第一位,讓人的足跡盡量不去打擾森林內野生動植物的家園。從事旅游開發的湄公河旅游不僅保護了大面積的原始熱帶雨林,而且還以實際行動帶領當地的少數民族群眾一起走上致富道路。湄公河旅游30年的發展故事正是踐行“兩山”理論的生動案例。因此,綠色中國融媒體中心《“兩山”回響》采訪組來到云南省普洱市太陽河森林公園,采訪了金洲集團湄公河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俞錦方。
文/綠色中國融媒體記者 耿國彪、藍明紅
湄公河旅游旗下普洱太陽河森林公園實拍圖
一位哲人說過,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困境。自從人類社會進入工業文明,勞動效率不斷提升,產品層出不窮,人的欲望也越來越膨脹。經過億萬年時間形成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一個個被人類發現并大規模開采利用。這種無節制的對地球資源的開發利用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困境。無數人在為突破這種困境進行思考,怎樣才能可持續發展,怎樣發展才能為子孫后代留下更多可供利用的資源?
在云南省普洱市太陽河國家森林公園,窗外是層層疊疊的如黛遠山,綠意蔥蘢的熱帶雨林覆蓋著每一個起伏的山巒。近處的青草和露珠晶瑩剔透,幾只白鷺在青草間嬉戲游玩,屋內一縷純凈的陽光照在茶幾上,映射出一種如夢似幻的氛圍。這一切都在訴說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帶給人一個屬于自己的詩和遠方。
坐在光影之中的金洲集團湄公河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俞錦方目光沉靜,聲音爽朗而堅定,說起30年前在云南省投資旅游,創辦湄公河旅游時仿佛一切發生在昨天。30年風雨歷程,湄公河旅游如何在景區開發中兼顧保護和發展的平衡,如何將景區開發和西南邊陲民族地區百姓脫貧致富結合起來,如何以生態旅游突破可持續發展的時代困境?說起這些俞錦方語氣平和卻飽含力量。
金洲集團湄公河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俞錦方
保護性開發的原則和初心
1990年的中國改革開放正如火如荼,經濟發展一日千里。從部隊退役的俞錦方敏銳地捕捉到發展契機,在浙江這個經濟前沿省份率先發展起來,成為金洲集團的董事長。
“初次來到西雙版納,我是參加青年企業家考察團到這里的。也許是曾經軍人的使命感,也許是當時西雙版納州領導的熱情和誠懇,到最后我成為考察團里唯一投資的人。”俞錦方說起30年前如何涉足西雙版納旅游開發時的契機與初心,沒有懊悔,只有堅定。
俞錦方介紹說,當時與其說是商業契機,不如說是一種責任感的驅使。30年前,面對西雙版納珍貴的原始森林資源,我們深感憂慮。橡膠種植等經濟開發的壓力很大,一些寶貴的生態資源面臨消逝的風險。我們當時的想法很樸素:能不能找到一條路,讓這片綠水青山既得以保全,又能惠及當地百姓?這就是“保護性開發”理念最初的萌芽。
“1995年啟動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公園項目建設,就是這種理念的第一次實踐。我們堅信,真正的財富蘊藏在良好的生態和獨特的文化之中,而非短期的索取。”俞錦方說。
作為離景洪城區最近的一片原始森林,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公園占地25000畝,保留了熱帶雨林植物群落的完整樣貌,園內森林覆蓋率超過98%,是個天然的大氧吧,成為眾多游客的首選。
俞錦方告訴記者,該項目在前期規劃時就將不同物種的需求平衡納入考量范圍,棧道之上,為樹避讓;棧道之下,花草生長。人為抬高建筑基層的目的是讓陽光、雨水能夠往下滲透,為低矮的喜陰植物留足養分。針對周邊裸露的山體與荒坡,優先采用適應當地氣候環境與土壤條件的本土植物開展綠化種植工作,始終注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生態系統的平衡。
普洱太陽河森林公園——景區游覽棧道避讓式開發
“我們要求在建設中保留熱帶雨林的原始樣貌,即使一棵已經倒下枯萎死亡的樹也是風景的一部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堅持,這一片原始熱帶雨林才被完整保留下來。1995年,項目周邊被原始森林包圍,之后逐年被橡膠林蠶食。目前項目周邊已被橡膠林包圍,但經保護性開發后的原始森林公園范圍內,依然保持著98%以上的森林覆蓋率。”俞錦方說。
“保護性開發”是湄公河旅游貫穿30年的核心標簽。這具體意味著什么?在俞錦方看來,生態是底線,其核心內涵是“保護優先,開發為保護賦能”。普洱太陽河森林公園就是開發為保護賦能的典范。
太陽河森林公園內,97.45%的森林覆蓋率不再是抽象數字——參天古木織就的綠穹頂隔絕了塵世,空氣里飽含草木蒸騰的濕潤與清冽,每一次呼吸都像在清洗過往的塵埃。森林在此刻不是景觀,而是將人身體溫柔包裹的生命場域。普洱小熊貓莊園在太陽河國家森林公園內,該酒店依山勢而建,采用造型別致的獨棟木屋建筑,與自然融為一體,被網友譽為“從森林里長出來的酒店”。
普洱小熊貓莊園仿佛是從森林里長出來的
“太陽河森林公園面積有216平方公里,我們僅在最不影響生態的區域,劃出不到1%的面積進行低強度開發。園區內還禁燃煤柴,交通全部用電瓶車,停車場早早布局充電樁。我們守護著50萬畝原始森林,這本身就是巨大的責任與投入。”俞錦方表示,湄公河旅游的生態旅游開發,就是要確保大眾能夠更好感知自然給人類的回饋。這其中生態保護是底線。
記者走在太陽河國家森林公園之中,林深處光影斑駁,附生的蘭花與蕨類在枝椏間綻放成“空中花園”。前方小徑窸窣輕響,一只毛茸茸的小熊貓踱步而出,琥珀般的眸子與人好奇對視。此時森林中搖曳的陽光仿佛大自然的輕語:“我們才是這里真正的主人,你們只是被允許進入的訪客。”
讓游客感受生態之美
“聽,這就是大自然的‘天籟之音’,‘蟲子音樂會’。看樹上面,葉子后面有一只睡覺的小鳥,我們走路輕一點,不要吵到它。右邊天空中,閃閃發光的是螢火蟲,螢火蟲閃光是為了求偶,一個地方有螢火蟲,說明這里是非常適合人類居住的。它是判斷生態環境好壞的一個指標性物種。”這是普洱太陽河國家森林公園夜游的場景,體驗師在夜晚帶領游客領略大自然的獨特生命力。
俞錦方告訴記者,湄公河旅游從開始就確立了帶游客領略大自然的原始之美的思路,因此每一個景區的開發都遵循保護優先的原則。
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公園——孔雀放飛
與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距離不遠的野象谷景區也是湄公河旅游開發的項目之一。這里除了原始的熱帶雨林景觀,還有經常出沒的野生亞洲象。野生亞洲象是云南生物多樣保護的旗艦物種和明星物種,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物種,被國家列入“十四五”搶救性保護的48種極度瀕危物種,是亞洲體型最大、最具代表性的陸生脊椎動物。
為了保護景區內的雨林景觀和避免區域內的亞洲象受到驚擾,景區開發中湄公河旅游特意在高空搭建了一條觀光棧道。走在野象谷景區的雨林觀光棧道上,腳下是無垠的綠浪與河谷,四野充滿風聲與鳥鳴。當然,能不能看到叢林中出沒的野生亞洲象,那需要看游客的運氣。
“我們野象谷景區盡一切力量保護好亞洲象生活的熱帶雨林,讓它們有一個美麗舒適的家園,讓更多游客能夠欣賞到亞洲象的身姿。我們也堅信亞洲象的生活環境一定會越來越好。”野象谷景區導游小王對記者說。
“生態保護是一個整體。當你置身于野象谷、太陽河這樣的環境,目睹生靈之美,也深知其脆弱,就無法置身事外。”隨著對云南省生態的進一步了解,俞錦方和團隊對生態的保護也更加深入。
2005年,一頭3歲左右被捕獸夾夾傷的小象在野象谷得到了救助。這頭被命名為“然然”的小象,經過6個多月的全力救治,最終重歸自然。這也堅定了俞錦方建設“亞洲象種源繁育基地”和“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的決心。2007年湄公河旅游出資在野象谷景區旁建起了亞洲象種源繁育基地,在昆明野生動物園托管了云南省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多年來,累計近3000萬的投入,換來了救助野生動物約12900頭(只)、放生7000多頭(只)的成績。
云南野生動物園——野生動物救治放生
近年來,隨著對珍稀瀕危物種亞洲象保護力度不斷加大,野生亞洲象的種群數量不斷增長,目前生活在云南西雙版納及其周邊熱帶雨林中的野生亞洲象有300多頭。這些生物多樣性保護成績的取得也凝結著湄公河旅游的奉獻和付出。
“這些工作沒有直接的經濟回報,但它關乎生命尊嚴,關乎生態鏈的完整,也關乎給后代留下一個怎樣的世界。每年的持續投入,二十余人的專職團隊,是我們對這份責任的承諾。”俞錦方表示。
普洱太陽河森林公園——濕地景觀
讓景區建設惠及當地群眾
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禮記·中庸》中說:“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國古人這些觀念體現了樸素的生態智慧、生態道德,強調要把天地人統一起來、把自然生態同人類文明聯系起來,按照自然規律活動,對自然資源取之有時、用之有度。
30年來,俞錦方帶領的湄公河旅游正是遵循這些古老的中國智慧,一步步成為云南省旅游龍頭企業。越來越多的人對保護性開發的理念給予肯定,特別是那些在湄公河旅游項目開發和運營中受益的當地百姓。
每一個項目的伊始,湄公河旅游都將帶動周邊村民共富作為重要目標,充分考慮周邊鄉村原住民和少數民族群眾的利益,通過旅游助力鄉村振興。
普洱太陽河森林公園周邊生活著53個村民小組,其中魚塘村距離景區僅有6公里,多年來,太陽河森林公園通過捐資助學、修建水渠、改善交通、助力農產品銷售、帶動村民就業創業等一系列務實舉措,不僅推動區域經濟提質增效,更是創新實踐了“旅游業+鄉村振興”的融合發展路徑,讓綠水青山真正轉化為帶動鄉村蝶變的金山銀山。伴隨著太陽河的發展,周邊的農家樂從無到有,現已有幾十余家,不僅使得家庭收入翻數倍,也減少了因父母外出務工導致的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為了周邊村寨的發展和村民生活的便利,太陽河森林公園投資27萬元興建蓄水池,安裝凈化設備,鋪設引水入戶管網,一改幾十戶農家祖祖輩輩飲用未經處理的山溝水習慣,徹底解決了他們的飲水安全問題。此外,太陽河森林公園還投入數萬元專項資金,為村寨實施 “亮化 +硬化”雙提升工程。在村道沿線安裝路燈,并捐資修建硬化路,讓昔日漆黑的巷道變身亮堂的 “平安路”,徹底解決了村民雨季泥濘出行的難題。
湄公河旅游始終與周邊村寨共融發展,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在西雙版納勐景來景區的建設中,湄公河旅游自2004年起先后投入4500余萬元,改善了村內道路、綠化等系列設施,對織錦、造紙等傳統工藝進行保留,在展現傣族居民的生活形態,豐富景區體驗內容的同時,實現了村民的創收。
西雙版納勐景來——塔林
村民即是員工,員工即是村民,湄公河旅游始終與周邊村寨共融發展,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租用村民不宜耕種的河灘地建成生態體驗農莊,租用村民產量不佳的茶山、老舊房舍開設普洱茶體驗作坊,既滿足了部分種養殖產品需求,又滿足了游客體驗地域文化的需求……這些都是在探索如何讓旅游紅利真正流入鄉村血脈。據統計,30年來湄公河旅游累計解決35000余人次就業,發放工資超18億,這就是他們共富的答卷。
哈尼族小姑娘蘇紅燕是太陽河森林公園的一名導游,她的家就在森林公園里的魚塘村,大學畢業后就來此應聘擔任了導游。她告訴記者,看到那么多游客來太陽河我的心里特別高興,這充分說明我的家鄉有吸引力,我一定要服務好每一位游客,讓他們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西雙版納基諾山寨——奶奶傳授孫女紡布技藝
基諾山寨景區金牌導游紀春麗就是寨子里的村民,她不僅對基諾山寨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對民族風俗更是信手拈來。紀春麗做導游每年會有五六萬元的收入,再加上普洱茶和手工藝品的收入,一年超過十幾萬元。“現在水更清了,山更美了,我們的口袋也更鼓了!”紀春麗說。
“我們就是要通過發展旅游業,帶動當地經濟結構轉型、人民生產生活方式轉變。看到太陽河森林公園項目周邊從一家餐館發展到三十多家,看到村民從喝山溝水到用上放心水,看到員工(村民)臉上洋溢的希望和尊嚴,這些變化比任何數字都更讓我們欣慰。我們就是要一起呵護綠水青山,一起共享金山銀山!”俞錦方說。
30年,在時間長河中也許只是一朵細小的浪花,但對于一家企業一個人來說則意味著很多很多。說起湄公河旅游的未來發展,俞錦方自信滿滿,他正在布局走出國門,將30年旅游開發的經驗帶到與云南接壤的緬甸、老撾、泰國等湄公河沿岸國家;他永遠以一種歸零的心態再出發,這也使湄公河旅游的前途更加清晰。
普洱太陽河森林公園——航拍森林
訪談結束,俞錦方再次望向窗外的綠意。30年,從守護一片雨林起步,到守護綠水青山、民族文化與一方百姓的福祉,湄公河旅游的路徑始終清晰而堅定。那份源自軍人血脈的責任感,已化作對生態的敬畏、對文化的虔誠、對鄉土的情義。站在新的起點,湄公河旅游的下一個30年,依然是關于守護與創造的旅程。每一次抵達,都是下一次守護的嶄新起點。
責編:勾曉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