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美”法案剛落地,馬斯克的“美國黨”就宣布成立了!
一句“今天還你們自由”直接炸翻全美,40%美國人表示愿意支持這個新黨。
特朗普不得不緊急發文回應,而發文內容讓美媒直呼高情商。
特朗普為何突然不“剛”了?馬斯克的第三黨真的能撼動美國兩黨格局嗎?
當地時間7月5日,馬斯克正式宣布“美國黨”成立。
而就在“新黨”成立后不久,美國民調機構Quantus Insights就發布了最新的調查數據。
結果令人震驚:40%的受訪美國民眾表示“愿意考慮支持美國黨”,14%明確表示“非常支持”,22%表示“不確定”,只有38%明確表示反對。
一個剛剛成立,還沒辦完手續,也沒有進行正式宣傳的新黨,竟然能獲得如此驚人的支持率。
這雖然不能完全說明馬斯克的厲害之處,但可以看出民主黨、共和黨確實讓民眾失望透頂了。
這還沒完,更令人震驚的是,還有23%的共和黨選民明確表達了倒戈意向。
就連曾在特朗普政府任職的知名政客斯卡拉穆奇,以及美國億萬富翁馬克·庫班,也明確表示支持“美國黨”。
再加上,馬斯克之前在特朗普政府擔任顧問期間,確實積累了一定的政治人脈。
所以,不排除接下來還會有更多政界人士選擇站隊。
不過,話說回來,“美國黨”的政治定位確實頗具戰略眼光。
考慮到美國有38%的選民自認為獨立人士,43%的年輕人支持政治制度改革。
因此,馬斯克聲稱要代表“80%的沉默中間派”,將美國黨描述為“社會自由主義+科技優先+財政保守”的政策組合,這一定位確實擊中了現實痛點。
事已至此,特朗普也不得不站出來表態了。
當地時間7月6日,特朗普發布了一篇長文,回應馬斯克的政治挑戰。
奇怪的是,與以往動輒破口大罵、威脅報復的風格不同,特朗普這次罕見地選擇了“包容”。
他在社交媒體上寫道:“看到馬斯克徹底脫軌,我感到難過。”
這種近乎卑微的表達方式,讓觀察家們大跌眼鏡。
特朗普不僅“理解他的憤怒”,還詳細解釋了與馬斯克分歧的具體原因。
他稱自己上臺后通過“大而美”法案,取消電動汽車強制令,讓特斯拉受到了直接經濟損失。
但這是為了避免綠色能源泡沫,而且當初討論時馬斯克并未表示異議。
此外,馬斯克希望特朗普任命其密友管理NASA,但特朗普拒絕了。
因為特朗普認為NASA“需要專業人士,而不是圈內人”。
說完自己與馬斯克的分歧后,特朗普非常“痛苦”地表示:“我的首要任務是保護美國公眾。”
特朗普突然的態度轉變,引起了許多媒體的關注。
《華盛頓郵報》等主流媒體將其解讀為“特朗普近年來最冷靜、最克制的一次公開回應”。
甚至有政治評論員稱“特朗普的政治情商終于上線一回了”。
而特朗普采取如此克制策略的原因,其實并不難理解。
他知道,在過去兩次大選中,馬斯克的支持對共和黨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
如今與馬斯克翻臉,很可能造成分流票源的威脅,影響他的中期選舉。
因此,特朗普試圖用“溫和”的語言,給民眾營造他與馬斯克關系仍有挽回余地的印象。
同時還傳遞了一個信息:他是為了美國民眾的整體利益,才不得不與老朋友產生分歧。
另一方面,特朗普之前“驅逐馬斯克出境”的威脅言論,曾引發巨大爭議。
這次被迫調整策略,也是為了維護自身的政治形象。
共和黨內其他人士并沒有特朗普這樣的“好脾氣”。
強硬派議員已經“炸了鍋”,公開威脅要讓馬斯克“成為一個沒有國家的人”。
這種內部分化,進一步證明了馬斯克政治冒險對共和黨造成的巨大沖擊。
那么,馬斯克的政治實驗能否成功撼動美國兩黨格局呢?
歷史經驗和制度現實,都給出了悲觀答案。
美國的兩黨格局已經存在了兩個多世紀,無法輕易打破。
加之美國的總統選舉,采取選舉人團和“贏者通吃”策略,所以,第三黨在美國政治中通常扮演“攪局者”而非“勝利者”的角色。
例如1992年,億萬富翁羅斯·佩羅以獨立候選人的身份,參與了總統選舉。
盡管他在民調中一度領先兩黨候選人,但分散在各個州后,因沒能在任何一個州的投票中取得第一名,最終在選舉人團中毫無收獲。
這種“贏者通吃”的制度設計,從根本上鎖死了第三黨的上升通道。
更現實的挑戰是,民主黨和共和黨很可能會聯手圍剿這個“不速之客”。
民主黨初期可能采取坐山觀虎斗的策略,樂見共和黨選民被分流。
但一旦意識到自己的溫和派選民也可能流失,必然會與共和黨聯手進行政治夾擊。
馬斯克擁有的資源組合確實前所未有。
從網絡支持率以及民調結果來看,馬斯克能夠團結那些“獨立”的選民群體。
而且馬斯克超4000億美元的“鈔能力”,也足以解決大部分技術性和組織性障礙。
此外,馬斯克的戰略支點也很精明。
他并不打算全面取代兩黨制,而是瞄準了參議院席位和眾議院選區。
正如這次“大而美”法案僅以一票優勢通過一樣,如果“美國黨”能夠獲得幾個關鍵席位,就可能在重要時刻左右關鍵法案的表決結果。
所以,盡管馬斯克不能撼動美國的兩黨制格局,但仍可以為美國帶來一定的沖擊。
美國政治的內斗將會變得更加白熱化,國內政治也可能會進一步分裂。
博弈之后,馬斯克若能逼出選舉制度改革,便是最大的歷史遺產;若僅成為共和黨的票倉分裂者,則印證了美國政治已喪失新陳代謝的活力。
無論結果如何,當金權政治徹底公開化,富豪從幕后金主走向前臺組黨時,它已經暴露了民主制度被資本全面滲透的殘酷真相。更多后續發展,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