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凌晨3點,基輔上空突然響起刺耳警報,11小時轟炸,就這么開始了。
更要命的是,普京心腹古德科夫剛被烏軍炸死48小時,特朗普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劃清界限了。
美俄這盤棋會怎么下?烏克蘭還能撐多久?
基輔被炸成啥樣了
又開始了。防空警報剛響,導彈就跟下雨似的。伊斯坎德爾戰術彈道導彈、匕首高超音速導彈、沙赫德無人機,一波接一波砸向基輔。
這就導致整個基輔西南部騰起蘑菇云,老百姓都躲進防空洞瑟瑟發抖。550架次空襲,這數字聽著就讓人頭皮發麻。茹良尼機場被炸得稀巴爛,瓦西里科夫空軍基地冒起沖天火光。
那些愛國者防空系統拼命攔截,高射炮、機槍齊上陣,可面對鋪天蓋地的攻擊,能攔下來的實在有限。目擊者說"整片天都變紅了"。
想象一下,凌晨時分,本該漆黑的天空突然變成血紅色,那得多恐怖。基輔瞬間變火海,到處都是爆炸聲、警報聲,還有人們的尖叫聲。更讓人心疼的是,這次轟炸連醫院和學校都沒放過。
俄軍這次用的武器可不少。12枚戰術彈道導彈、近200枚各類導彈,還有那些伊朗小摩托。烏克蘭官方一度"破例"公布轟炸畫面,要知道,戰爭初期這些血腥場面是嚴禁發布的。
可這次不一樣,他們必須讓世界看到真相。話說回來,普京為啥這么狠?
普京的心頭肉沒了
古德科夫這人,可不是一般的軍官。普京的愛將啊。你想想,這家伙管著太平洋艦隊的精銳部隊,是普京手里的王牌之一。
俄羅斯海軍太平洋艦隊第155庫爾斯克近衛海軍步兵旅旅長,這頭銜聽著就夠唬人的。可就這么個重要人物,7月2日在庫爾斯克州被烏軍海馬斯遠程火箭炮給端了。
不光他一個,還有副旅長、營長,總共11個人當場身亡。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古德科夫的死,對普京來說就像被人挖了心頭肉。
這老兄可不是花架子,被稱為"紅海軍精神的繼承人"。年紀輕輕就掌控關鍵部隊,對俄羅斯在黑海及遠東的戰略部署有著關鍵影響。他一死,整個指揮系統都亂了套。
更要命的是,這已經不是第一回了。武裝力量總參謀部作戰總局副局長雅羅斯拉夫·莫斯卡利克4月身亡,伊戈爾·基里洛夫去年12月被炸死……至少10名俄高級軍官出事了。
這就讓人琢磨了:烏軍怎么對俄軍高層的行蹤了如指掌?俄連塔網猜測,俄軍駐地內極有可能有來自烏克蘭的間諜。
雖然俄方沒正面回應,但普京簽署法令擴大"國家機密"覆蓋范圍,這動作已經說明問題了。普京正在設法提防俄羅斯成為第二個伊朗。可問題在于,光報仇還不夠。
300萬打1萬的虧本買賣
錢的賬得算清楚。一枚愛國者導彈300萬美元,伊朗小摩托才1萬,這不是明擺著吃虧嘛。怪不得美國人心疼了。烏克蘭的防空彈藥已經告急,庫存所剩無幾。
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美國對烏克蘭的武器供應出現了暫停。包括愛國者導彈、毒刺便攜防空系統、AIM-9空空導彈以及大批炮彈,都被擱置在波蘭倉庫中,沒能及時運送前線。
這就是所謂的"性價比戰爭"。俄軍現在玩的是蜂群戰術,通過AI控制的無人機集群,讓攻擊目標在空中不斷變化軌跡和速度,令攔截系統根本反應不過來。
一架成本1萬美元的無人機,卻能吸引對方發射一枚300萬美元的防空導彈。烏克蘭官方都承認了,若無美國彈藥,很難在戰爭中堅持下來。
美政府暫停對烏部分軍事援助后,基輔一下子就慌了,緊急約見美國外交官,希望美國能收回決定。更要命的是,如果繼續這么耗下去,光是消耗防空彈藥,烏軍都可能撐不過兩個月。
俄軍這次打擊的目標很有針對性:烏克蘭存放庫存和先進武器的地方。烏方才向美國哭訴不能停止軍援,俄羅斯就直接奔著這些地方去了。
一是為了復仇,二也是想通過秀肌肉,讓烏克蘭安靜點,老老實實坐下來談。說到美國人,特朗普這次的表現可有點意思。
特朗普打的什么算盤
特朗普這人,向來不按套路出牌。這次也一樣。表面上說要和平,背地里又不停軍援,這種兩面三刀的做法,普京能不惱火?7月3日,兩人通了整整一個小時電話,結果特朗普事后直言"我不高興"。
有意思的是,就在美官員自曝因為武器庫存過低,美國國防部已停止向烏克蘭運送部分導彈的情況下,特朗普竟然當著普京的面強調美國并沒有停止向烏克蘭提供武器。
這話里有話啊。一方面,特朗普是在提醒普京,美對烏軍援暫停只是暫時,若俄羅斯行為太過分,美國很有可能會恢復。
另一方面,拜登的軍援是"自發",特朗普批準的軍援卻是澤連斯基用礦產換來的。烏克蘭用自然資源的開發權換美國的軍事援助,特朗普的強調,也是在堵澤連斯基的嘴。
更深層的原因在于,普京仍然拒絕停火,還堅持要拔掉烏克蘭危機的根源。不少分析認為,烏克蘭危機的根源就在北約不斷擴張威脅到了俄羅斯安全,美國又是北約之首。
要特朗普讓步?他怎么可能會高興。可普京管不了美國怎么想。談判無果,直接開干。俄烏局勢現在是罕見的"詭異",雙方默認接受一邊打一邊談。
起初還以為雙方是在互摸底線然后彼此做出適當讓步,結果每當外界覺得沖突要結束的時候,俄烏雙方就會爆發新一輪襲擊。
所謂的外交談判更像是一場政治表演,單純是為了應付國際對雙方止戰的催促。雙方都不想當輸家,可實際上,不管結果如何,雙方都已經成了"輸家"。
結語
說實話,這場"報復秀"看著熱鬧,其實就是大國博弈的老套路。特朗普劃清界限不是慫,是精明。當代價超過收益時,最理性的選擇就是止損。
普京11小時轟炸也不只是報仇,更像在跟華盛頓喊話呢。這種"以戰逼談"的策略正在重塑國際秩序,小國的命運越來越取決于大國的利益計算。
戰爭從來不講情面,也不會為任何人的愿望讓步。失去美國全力支持的烏克蘭,劣勢已經越發明顯。接下來,是更劇烈的交鋒,還是某一方會先眨眼,時間將給出答案。
你覺得烏克蘭還能在這種夾縫中撐多久?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