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期末考”不在教室考試,而是在野外“考試”!近日,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全科班的期末評測,將考場從教室延伸至深圳天文臺和西涌暗夜社區(qū)。7月4日,400余名師生及家長志愿者共同參與了這場名為“星野蟲蹤奇妙夜”的特別活動,通過實地觀測、團隊闖關和項目式探究,完成了一場集天文科普、自然探索與學科素養(yǎng)于一體的綜合性評價。
知識走出課本,在真實情境中完成“考題”
與傳統(tǒng)考試不同,這次考核的“考題”都與現場環(huán)境緊密結合,旨在檢驗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踏入深圳天文臺,孩子們仿佛進入了宇宙探索的秘境。秉持著“以直觀體驗激發(fā)科學好奇”的設計理念,活動將所學知識融入實地探索中。
在西涌力高天文主題營地,一場別出心裁的游園考核熱鬧開場?!白屩R在趣味中流動,讓能力在協(xié)作中生長”,這是游園考核的設計初心。各年級學生錯峰開展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在充滿趣味的跨學科關卡中展開知識大比拼。考核內容巧妙融合人文語言、數理科學、主題課程、博物館課程等多學科知識,結合不同學段特點,創(chuàng)設出一個個貼近生活的真實情境:語文的創(chuàng)意互動鼓勵孩子們生動表達;數學的實際問題解決,讓他們在計算與推理中攻克難關;英語的趣味問答,則激發(fā)著孩子們交際互動的熱情。
夕陽西下,星空下的草坪上,一場充滿詩意的自助晚餐緩緩開啟。以美食為引,讓自主管理和自然教育浸潤每一刻,用餐過程中,幕布上播放的《微小世界》昆蟲紀錄片更將晚餐變成生態(tài)課堂,將他們帶入微觀生物的奇妙世界。當鏡頭掠過馬蜂逐月的特寫鏡頭,孩子們放下勺子驚嘆:“原來小小蟲蟲也有大大夢想!
一道就地取材的數學題激起了同學們的思考:“眼前這臺200毫米口徑的望遠鏡,換算成厘米是多少?請用手比劃一下它的大概長度?!边@不僅考察了單位換算,更檢驗了學生對長度的實際感知力。而在晚間的游園環(huán)節(jié),一道調查任務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在規(guī)定時間內調查20人,并做到“各年級人數基本均等”。這道題背后,巧妙地融入了有余數除法、團隊分工和統(tǒng)籌規(guī)劃等綜合能力的考查。
在“野外”這個“大課堂”上,同學們的語言表達潛力被充分激發(fā)——全科22班王娜老師分享道:“有個平時很內向的孩子,在看到營地的小馬后,生動地描述了小馬的顏色,小馬吃草、甩尾巴的樣子,還聯(lián)想到了《小王子》的故事。這種在真實情境下迸發(fā)出的觀察力和表達力,是任何一篇命題作文都難以比擬的?!?/p>
傳承知識,在互動中感受生命之美
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是由31名三年級學生組成的“科普小老師”團隊。他們負責帶領低年級學弟學妹們夜探螢火蟲谷,講解螢火蟲的生命周期和發(fā)光奧秘。
“螢火蟲對環(huán)境要求很高,它們發(fā)光是為了求偶哦!”小講解員們不僅要熟背講解稿,還要應對學弟學妹們層出不窮的提問,并維持隊伍秩序。小講解員、全科17班龔可心坦言:“當老師太難了!比自己考試還緊張!”但正是這種角色轉換,極大地鍛煉了他們的責任感、組織能力和自信心。當孩子們在草叢中發(fā)現閃爍的螢火蟲,并自發(fā)地決定將其放生時,對生命的敬畏與愛護自然的種子已悄然種下。
老師的新發(fā)現:原來你是這樣的學生
“如果不是這次活動,我可能永遠都看不到他的這一面。”全科班的一位老師感慨道,這場特殊的考核,讓她對班上的學生有了新的認識。
最讓她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平時在課堂上較為內向,甚至有些表達困難的男生。在天文臺的講座上,他卻對“黑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次次舉手,結結巴巴卻又無比堅定地向專家提出了三個深度問題?!八诮淌依锟赡芤谎圆话l(fā),但在這里,他對知識的渴望被完全點燃了。”
另一位平時顯得有些“懶洋洋”的男孩,在活動中卻主動承擔起小組長的責任,不僅細心組織隊伍,還像大哥哥一樣,一路安撫著有些害怕的低年級同學。
這些在傳統(tǒng)考試中難以被察覺的閃光點,在這場“星空大考”中呈現了出來。老師們發(fā)現,當評價的維度不再局限于分數,每個孩子都展現出了自己獨特的潛能。這為教育者提供了遠比成績單更豐富、更立體的學生信息。
多維視角看“考核”:一場家校生共贏的探索
對于這場別開生面的期末考核,學生、家長和老師三方都給出了高度評價。
“原來考試還能這么有趣,我一點都不緊張了!”這是孩子們最直接的感受。在他們看來,這是一場充滿樂趣的冒險,知識不再是枯燥的記憶,而是在解決問題中被靈活運用。
老師們則認為,這種考核方式讓他們看到了學生更真實、更立體的一面?!巴ㄟ^這樣的活動,我們能觀察到學生在團隊中的角色、解決突發(fā)狀況的能力以及他們的同理心。這些重要的素養(yǎng),是任何一張試卷都無法提供的信息。”全科17班孫麗靜老師表示。
家長們更是對學校的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贊不絕口。全程參與的家長、全科21班馮秋雯媽媽感慨:“這場期末考核,考的是知識,驗的是能力,育的是心靈。感謝學校用如此創(chuàng)新的方式詮釋教育的真諦。”
據了解,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全科班探索多元化評價體系已有十余年歷史,始終踐行“健全人教育”理念。此次將期末考核與戶外研學相結合的嘗試,不僅是對傳統(tǒng)評價方式的又一次“破壁”,也為如何將知識學習與實踐應用、學科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培養(yǎng)相結合,提供了有益的探索。當晚霞與星光成為考卷的背景,孩子們收獲的已遠不止是分數。
采寫:南都記者 周正陽 通訊員 馬學華 李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