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給出了最后期限,7月4日之前眾議院要完成對“大而美”法案的投票工作。
也就是說,“大而美”法案能不能成為美國的新法律,已經到了最后的抉擇時刻。
而一旦該法案落地,必然會給美國帶去巨大的變動,有人因此獲益,有人因此受損。
而受損的人中,就有著名富商馬斯克。
在馬斯克和特朗普相互攻擊的背景下,中國或許會白撿一個機會?
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
特朗普現在在美國提出了一個“大而美法案”。
今年1月,當時共和黨人在弗吉尼亞州的麥克奈爾堡舉行閉門會議。
會議上,眾議院議長邁克·約翰遜向黨內成員明確傳達了特朗普的意圖,特朗普希望以“大而美的法案”來貫徹其政策方針。
實際上,這項法案并不是完全從零開始的“新作品”。
它更像是2017年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內通過的《減稅與就業法案》的延伸與升級。
當年那部法案主要內容是對個人和企業大規模減稅,根據原設計,這些減稅條款將在2025年底自動到期。
于是,“大而美”法案的第一個重點,就是將這些原有的減稅政策長期化,甚至是“永久化”。
同時,法案還加入了更多特朗普任內優先推動的議題,比如加強對邊境安全的投入,增加國防預算,以及鼓勵傳統能源生產。
這些內容充分體現出共和黨的核心理念。
但與此同時,這項法案對另一些領域的支持則明顯削弱。
尤其是在醫療、社會福利補助和綠色能源等方向的投入,被大幅削減。這些,恰恰是民主黨大力推動的政策重點。
從社會結構來看,這項法案的傾向也十分明確。
比如,它將允許家庭在報稅時從聯邦稅中扣除的州稅和地方稅的上限,從原本的1萬美元大幅提高到4萬美元。
表面上看,這是在“減負”;但實際上,這項調整對于年收入在20萬至50萬美元、并且擁有房產的中高收入家庭最為有利。
而對于低收入群體而言,受益極為有限,反而可能因公共服務投入減少而遭遇更多不便。
正因如此,這項法案自推出以來就在國會引發巨大爭議。
支持與反對的分歧幾乎完全沿著黨派劃線展開。這種高度對立的局面,也再次凸顯了美國當前嚴重的政治極化和社會撕裂。
今年5月,“大而美法案”在眾議院勉強通過。
到了7月1日,進入參議院審議時,更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拉鋸戰。
最終還是靠副總統萬斯作為參議院議長,在平票時投下關鍵一票,才以51票對50票的極小優勢讓法案過關。
不過,由于參議院對法案內容做出了較大修改,這意味著法案還得再次送回眾議院表決。
7月3日凌晨,眾議院啟動了程序性投票,為最終的辯論和投票掃清了技術障礙,也標志著這項法案已經進入最終通道。
一旦通過,美國將迎來一次財政結構的大調整。
從整個美國的角度來看,無論是誰受益、誰損失,都將給美國帶去巨大的影響。
中國的機會?
在這場圍繞“大而美法案”的政治博弈中,除了稅收結構和社會分配的重大調整,還有一個變化引發了外界格外關注——
那就是特朗普政府在法案中,徹底廢除了拜登時期對新能源的支持政策,尤其是對電動車行業的稅收減免。
這一變化直接沖擊了美國新能源產業的核心利益,尤其令以特斯拉為代表的企業感到震驚和憤怒。
就在參議院審議法案的當天(6月28日),特斯拉CEO馬斯克在社交平臺X上發文,嚴厲批評該法案“完全瘋狂且具有破壞性”。
這還不止,6月30日,馬斯克繼續發聲,怒斥那些在競選中宣稱要“減少財政開支”卻轉頭支持該法案的議員“應該羞愧地低下頭”。
馬斯克甚至公開提出:是時候創建一個“真正關心民眾的新政黨”了。
特朗普的回應則毫不含糊。他直言,馬斯克之所以反對,是因為失去了電動車稅收補貼的直接利益。
更進一步,特朗普甚至在公開場合警告稱,“馬斯克失去的,可能不止于此”。
7月1日早上,有記者向特朗普提問:“是否會考慮將馬斯克驅逐出美國?”
特朗普沒有否認,反而語氣耐人尋味地回答:“可能會考慮。”
同一天凌晨,特朗普還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評論,稱馬斯克從美國政府拿到的補貼“可能比歷史上任何人都多”,如果沒有這些支持,“他或許早已關門大吉,回南非老家了”。
這場前所未有的高強度政治交鋒,迅速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馬斯克真的與特朗普鬧掰,可能會來中國發展。
當然,這只是一個猜測罷了,不能說明什么。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連美國的前總統也坐不住了。
6月底,前總統奧巴馬和小布什先后公開發聲,質疑特朗普解散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決定。
這再次表明了,特朗普的政策不僅無法獲得民主黨的認可,在共和黨內部也受到了廣泛的質疑。
參考資料:
深度解讀|“大而美”法案的贏家與輸家——光明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