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人一天僅漏出極少量的蛋白質,尿總蛋白通常在150mg以內。
當尿里持續出現蛋白質增多,提示腎臟受損。持續性尿蛋白增多,時間超過3個月,可診斷為慢性腎病。(青少年需排除直立性蛋白尿)
今天跟隨腎上線一起來了解,能最早發現尿蛋白超標的一個化驗---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也叫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它能比尿常規更敏感、更及時地發現腎臟受損的蛛絲馬跡!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
千萬別忽視!
持續性蛋白尿,不僅是慢性腎病的主要特征,也是導致腎功能惡化的主要危險因素。
許多人得尿毒癥,就是因為早期僅有蛋白尿的時候沒有不適癥狀,有些人可能就算做了尿檢,也不知道化驗單怎么看,結果忽視了管理尿蛋白的重要性,白白錯過了黃金干預期。
蛋白尿有腎毒性,在蛋白質大量漏出腎臟的過程中,會傷害腎小球的濾過屏障,以及引起腎小管萎縮和纖維化。不加以控制,部分患者會逐漸發展為腎功能不全、腎衰竭、尿毒癥。
而蛋白尿的成分中,主要成分就是白蛋白。
尿蛋白=白蛋白+其他蛋白
通過化驗尿白蛋白是否有異常,可以及時捕捉到腎臟受損,早發現更能有效預防尿毒癥的發生!
尿白蛋白肌酐比,是反映尿白蛋白敏感性高,同時又很實用的一個檢查,通常建議收集晨尿進行化驗。
特別早期的一些腎病患者,僅有非常輕微的尿白蛋白異常,這時候尿常規還查不出來異常,而尿白蛋白肌酐比卻能捕捉到。這也是為什么一些高度懷疑腎病的患者,我們不僅要查尿常規,還要查尿白蛋白肌酐比。
這位患者就是ACR超標一點,而尿常規正常,如果只查尿常規就漏診了▽
尿白蛋白肌酐比(ACR)正常應該<30mg/g,如果尿白蛋白肌酐比持續大于30mg/g提示腎臟受損,后續需要持續觀察,有的患者還需要進一步在腎內科醫生指導下用藥干預。
注意這里強調了“持續性”,正常人也可以偶爾出現尿白蛋白肌酐比大于30mg/g的情況,但區別在于正常人是一過性的,不持續,過段時間復查幾次又正常了,這種不屬于腎病范疇。
另外,腎友尿蛋白水平并不是發現時就是最高水平,后續隨著病情的變化,還會有新的變化,腎友更要重視持續監測的重要性。
根據腎友們尿白蛋白肌酐比具體數值不同,腎臟危險程度不同,因此處理措施也不同。
根據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具體值
怎么看?
大家可以收藏這張圖。
尿白蛋白肌酐比<30mg/g,為正常;
尿白蛋白肌酐比30-300mg/g之間,為輕微異常。這類患者腎衰竭風險較正常者輕微升高,需長期觀察,其中部分患者(如糖尿病腎友)還需用藥干預(具體遵醫囑)
尿白蛋白肌酐比>300mg/g,為顯著異常,這類患者腎衰竭風險顯著升高,需用藥干預
注:如果是mg/mmol的單位,結果需×8.8才是mg/g,如ACR 3.4mg/mmol×8.8≈30mg/g
接下來我們用實際數值,讓大家有更直觀的體會。
對應的尿毒癥危險程度到底多高?
2024年KDIGO指南,對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如果腎友們不知道自己是多少,先點擊→腎小球濾過率計算器)和尿白蛋白肌酐比(ACR)及10種常見并發癥的風險的相關性進行了多變量調整分析。
對于尿毒癥相關風險,匯總了57個隊列研究,總計2500余萬參與者。
結果顯示(對應文字和圖表一起看):
CKD1期的腎友(即腎小球濾過率>90mL/min/1.73㎡):
尿白蛋白肌酐比(ACR)30~299 mg/g的患者,發生尿毒癥的風險,是白蛋白正常患者的4.3倍。
尿白蛋白肌酐比(ACR)300~999 mg/g的患者,發生尿毒癥的風險,是白蛋白正常患者的12倍。
尿白蛋白肌酐比(ACR)1000+ mg/g的患者,發生尿毒癥的風險,是白蛋白正常患者的43倍。
CKD2期的腎友(即腎小球濾過率60-90mL/min/1.73㎡):
尿白蛋白肌酐比(ACR)30~299 mg/g的患者,發生尿毒癥的風險,是1期尿白蛋白正常患者的10倍。
尿白蛋白肌酐比(ACR)300~999 mg/g的患者,發生尿毒癥的風險,是1期尿白蛋白正常患者的27倍。
尿白蛋白肌酐比(ACR)1000+ mg/g的患者,發生尿毒癥的風險,是1期尿白蛋白正常患者的85倍。
以此類推,具體風險已經展示在表1中。尿白蛋白肌酐比(ACR)越高,腎功能越差,對應的尿毒癥風險越高。
可以看到CKD4期,尿白蛋白肌酐比(ACR)1000+ mg/g的患者,尿毒癥風險甚至飆升1253倍。
不僅是腎衰竭,全因死亡率,以及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中風等腎病并發癥的風險也有類似的趨勢。尿白蛋白肌酐比越高,死亡風險和心血管并發癥的風險也越大。
因此,對于腎友們來說,我們需要把尿白蛋白水平控制在盡可能低的水平,這是預防尿毒癥和其他腎病并發癥的有力措施!
如何對付蛋白尿?
生活調養+遵醫囑用藥
有些進展危險性比較大的腎病患者,醫生會建議在尿蛋白肌酐比30-300mg/g之間就開始用藥干預(具體用藥時機因人而異)。
而尿白蛋白肌酐比(ACR)>300mg/g,尿毒癥風險更加飆升,這個白蛋白水平大約相當于24小時尿蛋白定量>500mg(0.5g),因此,更需要改善生活方式和正規用藥把尿蛋白降下來。
如果你的尿蛋白還沒有達標,那么這些方法都可以幫助你降低尿蛋白!
1)
遵醫囑堅持使用必要的降尿蛋白藥物
RAS阻斷劑(普利/沙坦),格列凈類,非奈利酮,安立生坦,羥氯喹,激素(潑尼松、潑尼松龍、甲潑尼龍),免疫抑制劑(如嗎替麥考酚酯、來氟米特、硫唑嘌呤、環磷酰胺等)、以及新藥耐賦康等,都是降低尿蛋白的常用藥。
對于這些藥物要不要用、何時用、用多久都因人而異,與醫生溝通。傳統藥物效果不佳的腎友,還可以加入適合的新藥臨床試驗。
2)
控制血壓
血壓升高,尿蛋白更不好控制。應將血壓降到130/80mmHg以內,能耐受的話120/70mmHg可能更佳,尤其是收縮壓(高壓)控制不佳的話對腎臟影響更顯著。
3)
少吃鹽,降蛋白的效果堪比藥物
鹽攝入量對尿蛋白影響很大,逐步減少吃鹽的量(包括鹽、各種調味料以及加工食品中的鹽等),對控制尿蛋白非常有幫助。
4)
不要誤認為生活方式不重要
合理運動鍛煉增強體質、肥胖者減輕體重、戒煙、睡好覺,都有利于控制尿蛋白。
5)
盡可能少感染
感冒、扁桃體炎、胃腸炎、尿路感染、毛囊炎、智齒炎、肛周膿腫、婦科炎癥等炎癥,應積極防治,它們也會影響尿蛋白。
當然,除了腎上線叮囑大家要積極控制好尿蛋白,此外一個人的基因、血壓達標情況、是否經常使用腎毒性藥物或毒物、是否頻繁感染、飲食管理、生活方式健康與否這些方方面面也都會對腎功能衰退速度產生影響。
我們腎友要做的就是改變能改變的,做好能做的,一起加油!
參考文獻:
1.KDIGO 2024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2.延緩慢性腎臟病進展臨床管理指南(2025年版).
點開下方圖片,可關注、查看、搜索腎上線所有歷史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