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改嫁外地20年,老了沒地養老要回家養老,兒媳:你哪來的臉
“婆婆改嫁外地二十載,如今無靠要回家”,這一句鎮上的謠言,就像一塊燒紅的鐵,猛地戳進我心口。
我叫杜晨語,今年34歲,是云南楚雄人,在一家診所做護士。
我和丈夫林永安是高中同學,感情算不上轟轟烈烈,但他踏實、顧家,我們有個八歲的女兒,家里雖不富裕,卻安穩溫暖。
我從沒叫過“媽”這個字。
林永安的親媽秦玉芝,在他十五歲那年離開了家,改嫁去了廣東,說是追求“第二春”。
當時公公剛去世三年,永安才初中,留下他一人跟著伯伯過。
婚后,我問永安:“你媽……還聯系嗎?”
他只是淡淡一句:“她有她的家。”
我不再提。
我們結婚這么多年,她從沒發來一個電話,一條短信,哪怕連我們生孩子,她都沒來探望。
可誰想到,前幾天,一通陌生電話打到了我診所:“我是秦玉芝,你兒媳婦吧?”
我一時沒反應過來:“……你找誰?”
她語氣急促:“我年紀大了,病也纏上了身,我想……回老家住段時間。”
我怔了幾秒,問:“回誰家?”
她沉默半晌,回:“我兒子家。”
我笑出了聲。
那晚我跟永安說了,他坐在沙發邊,低著頭半天沒說話。
最終他說:“她是我媽。”
我反問:“二十年前她不要你了,現在年紀大了回來認你?你問問她這二十年去了哪?干嘛來了就要住咱家?”
他沒接話。
我火上來了:“永安,我不是不講情分,是講不通道理。你爸死得早,你是跟你伯伯長大的。她改嫁后一分錢沒出過,現在病了要回‘兒子家’?她哪來的臉?”
第二天,她真就拖著一個破舊行李箱站在了我們門口。
她老了,頭發灰白,站在那里像風一吹就倒。
見我開門,她喊了一聲:“晨語。”
我臉一沉:“你找錯門了。”
她試圖笑笑:“我就是想找個地方歇歇,別擔心,我不會給你們添麻煩。”
我沒讓她進門,淡淡說了句:“您可以去養老院,那才是您想要的生活。我們這里沒位置,也沒義務。”
她嘴唇顫了兩下,抱著行李走了。
我知道她在車站附近坐了一整晚,永安也沒去找。
第二天她就離開了。
一周后,我收拾雜物時無意中在永安的抽屜里翻出一封信,那是她走后寄回來的。
信里寫得很短,只一句話:“不是來認兒子的,是來道歉的,只是沒等到機會。你們過得好,我也安心。”
我忽然有點哽咽。
一個月后,我們收到當地衛生部門的一封感謝信,說有人匿名捐出一筆住院押金,指定給重癥區三位孤寡老人治療。
署名是:秦玉芝。
我沉默許久,最終給永安遞了一杯熱茶,說:“下次她來……我們還是該給她一口熱飯吃。”
他紅了眼眶,說:“對不起,讓你委屈。”
我搖頭:“不是委屈,是人心得試探過,才知道真真假假。”
“親不是嘴上說的,情也不能光靠血緣撐。”
一個人可以選擇重新開始,但不能只在落難時才想起誰最安全。
那些年你走得瀟灑,如今想回頭,先看看身后還有沒有門。
正所謂:走時不回頭,歸來別怪門不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