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新的國防預算,已經出爐。
讓外界比較震驚的是,這次的國防預算總額,達到了將近一萬億美元。
這在美國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毫無意外的是,一向喜歡拿中國炒作的美國,這次再次將矛頭指向了中國。
不過,打法卻變了......
沖中國來的?
在剛剛公布的2026財年國防預算中,美國再次刷新了歷史——預算總額逼近1萬億美元,創下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早在今年4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就在白宮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會晤中提前放出消息,說美國下一財年的國防預算將首次邁上1萬億美元大關。
他當時還強調,這將是前所未有的規模,“沒人見過這樣的事情”。
緊接著,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就在社交媒體確認,五角大樓確實會提交這樣一份前所未有的預算草案。
他還特別提到,這筆巨額軍費將被“明智使用”,用于迅速恢復美軍戰備能力,并增強所謂的“殺傷力”。
然而,這個消息已經放出,就引起了美國國內輿論的反彈。
很多人質疑,在特朗普政府正在削減聯邦雇員、裁撤一些公共項目的同時,卻反而大幅增加軍事開支,這是否意味著政府正在犧牲社會福利來喂飽軍工復合體?
更有批評指出,為了推動軍費上漲,特朗普政府還在貿易政策上施壓,比如提高關稅,而這最終吃虧的,是美國的普通民眾。
盡管有種種反對意見,特朗普依舊堅定推進這一計劃。
6月26日,美國國防部正式公布2026財年的預算草案,總額為9616億美元,較上一年度增長超過13%。
預算明確列出了三大目標:一是加強本土安全防護,二是重振國內國防工業體系,三是提升在印太地區對中國的“遏制力”。
美國拿中國當借口,來給自己提高軍費,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
2022年,美國政府在提交2023財年預算時就表示,將繼續把國防資源向與中國競爭的方向傾斜。
當時國防部的一位高級官員甚至直接表態:“如果全面看中國的能力和體量,中國仍然是我們頭號的戰略挑戰者,我們的戰略文件和預算安排都清楚寫著這一點。”
可以說,這是美國慣用的伎倆了。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美國這次針對中國的打法卻變了......
美國打法變了
有軍事評論員認為,雖然特朗普在國防預算里再次提起中國,但特朗普的打法卻變了。
來看一組數據。
五角大樓原定在2026財年采購74架F-35隱身戰斗機,這是目前美軍裝備規模最大、也是技術最先進的五代機。
但在這份最新預算中,特朗普政府將采購數量硬生生砍到47架,減少了超過1/3。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軍對F-15EX這款四代半戰斗機卻大幅追加采購,計劃購買數量被提升至129架。
這種“逆向升級”引發了不少質疑。
雖然F-35項目一直問題不斷,成本高昂、維護復雜,但它畢竟代表著美軍目前最先進的空戰能力。
如今卻被壓縮采購,而性能落后的F-15EX卻獲得加碼,這背后并非技術或戰略考量,而是與特朗普的政治算盤密切相關。
F-35是奧巴馬時代留下的項目,主要由洛克希德·馬丁主導。
而F-15EX由波音公司研發,波音在軍工復合體中的政治勢力不容小覷。
特朗普此舉,更多是在借軍費預算之手重新分配“蛋糕”,爭取波音等勢力的支持,為自己積累政治資本。
可以說,這是“軍費政治化”的又一次典型操作。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
從長遠看,很可能削弱美軍的實力。
事實上,美軍近些年來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困難。
由于裝備維護成本高昂、人力不足,美軍現役主戰平臺的可用率持續下降。
一些戰機和驅逐艦被曝出長期處于“半癱瘓”狀態,海軍艦艇維修周期一再延長,戰時快速部署能力大打折扣。
美國防工業雖然看似龐大,但真正有生產能力的核心廠商只剩少數幾家,大量項目集中在少數企業之間競爭。
這導致研發周期拖延、成本居高不下,一些關鍵裝備遲遲難以形成戰斗力。
美國現在的狀況就是:軍費漲了,但軍力沒漲;對華姿態強硬,但實際上外強中干。
這樣的美國,是越來越走下坡路了......
參考資料:
萬億美元國防預算,美國受得了嗎?——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