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持續12天的以伊沖突中,以色列與美國展開聯合行動,不僅對伊朗關鍵核設施實施打擊,更在首輪空襲里造成伊朗20余名高級將領及頂尖科學家身亡。據以軍方披露,此次空襲還摧毀了伊朗過半數的彈道導彈發射裝置及幾乎全部防空系統。從數據對比看,伊朗方面近千人死亡,而以色列官方公布的陣亡人數不足30,僅從賬面損失而言,伊朗似乎輸得極為徹底。
但對以色列而言,伊朗其他損失的輕重并不關鍵,核心在于能否通過空襲徹底終結其核活動能力——這才是此次"不宣而戰"的核心目標。戰后,美以兩國政府反復強調伊朗核設施已被"完全摧毀",試圖塑造"大獲全勝"的輿論。然而事實未必如此:據上觀新聞援引消息人士稱,盡管美軍出動7架B-2"幽靈"轟炸機并投擲3萬磅級鉆地炸彈,卻無法確保伊朗核計劃被"消滅"。
無獨有偶,另有美國官員透露:"離心機可能未被摧毀,400磅純度60%的濃縮鈾也不見蹤跡。"他補充道,由于放置離心機的地堡過深,"炸彈未必能穿透"。更關鍵的證據是,伊朗核設施周邊未檢測到放射性物質,這表明其濃縮鈾儲備或已提前轉移。而伊朗副外長近期公開表示,不會對美展開報復,但"濃縮鈾提煉工作將持續推進"。
顯然,美以兩國堅稱"核設施徹底摧毀"的表述,更像是一種渲染"勝利"的宣傳策略。當媒體與專家通過衛星圖像分析指出美軍空襲未達預期時,特朗普及其團隊甚至怒斥媒體為"叛國者",并要求司法機構追責。但諸多跡象顯示,無論美國如何掩蓋,伊朗仍在推進核活動的事實無法改變。
對美國而言,轟炸未達預期或只是尷尬;但對為此準備了15年的以色列而言,這堪稱徹底失敗。以色列長期謀劃摧毀伊朗核設施,此次終于等來美國直接介入,結果卻是伊朗核活動仍在繼續——這意味著其苦心經營15年的戰略目標落空。
盡管以色列在戰術層面或有"勝利"可言,但內塔尼亞胡政府在沖突期間編造的謊言被揭穿后,國內輿論已不再平靜。據京報網報道,英媒披露沖突期間伊朗發射的6枚導彈擊中了以色列5處軍事設施,但以方刻意隱瞞了這一情況。面對英媒詢問,以國防軍拒絕回應。
以軍方隱瞞真相或許只是冰山一角——他們更擔憂真相全面曝光可能引發的政治地震,甚至可能導致內塔尼亞胡下臺。這一擔憂并非空穴來風:近日《以色列時報》公布的數據顯示,12天沖突中以色列至少1226人死亡,其中803名為軍人和安全官員,包括6名高級將領、27名海軍軍官、198名空軍軍官,另有11名科學家身亡。
若以媒數據屬實,此次12天沖突中以色列的人員傷亡與設施損毀程度遠超伊朗。從這一角度看,伊朗才是真正的贏家。
本欄目由軍事歷史作家運營,專注于軍情、軍史、戰史、國際關系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全貌,帶來精彩細節。作品覆蓋圖文、視頻、音頻領域,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也歡迎您點贊、評論支持,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