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河北發現“武大郎”墓,當看到墓中的陪葬品和尸骨,考古學家才揭開了800多年的騙局......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是家喻戶曉的小說,人們對于《水滸傳》中的人物,總是樂此不疲。
前些年,由于網絡媒體的發酵,一句“大郎,該吃藥了”,更是道盡了婚姻背叛的辛酸。
人們一邊痛恨潘金蓮的毒蛇心腸,一邊又憐惜武大郎的悲苦身世。
然而,小說畢竟是文學作品,現實和小說往往有很大的出入。
1992年,河北邢臺清河縣武家村的農民發現了一座古墓,武家村的干部立馬將情況稟告給了文物部門。
隨后,文物專家們為了進行搶救性的發掘,帶著發掘工具來到了武家村。
考古學家們在武家村待了足足半月,才完成了手頭上的工作。
當看到墓中的陪葬品和尸骨,考古學家才揭開了800多年的騙局。
原來,墓中的陪葬品都是富貴人家才能用的奢侈物品、有名貴的楠木、精美的玉器、閃亮的金首飾。
這些和小說中,貧窮的武家完全不一樣。
另外,墓中出土的兩具尸骨,經法醫辨認,為一男一女。
并且,男性尸骨的實際身高應該在1.78米以上。
這樣的身高即便放在當今,也算得上是偉岸,根本不是《水滸傳》中施耐庵筆下的“三寸丁”、“谷樹皮”形象。
最后便是武大郎的墓志銘,銘文清楚寫有武大郎的生平事跡:“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人人潘氏,名門淑媛?!?br/>可見,武大郎原名為武植,其妻子潘金蓮是當地有名的大家閨秀。
銘文中還記述道,武植少年就沒了父親,和母親一起生活。
原本居住在晉陽郡,后來遷徙到清河縣孔宋莊定居。
從小,武大郎就十分聰敏,中年考中了進士,官拜七品。
在任時,武大相當清廉,處理不平事務,以秉公辦案為準繩,深得民眾的敬重。
既然歷史上的武大郎和潘金蓮是一對恩愛、甜蜜的好夫妻,那為什么他們的形象和小說中會有這么大的差距呢?
其背后的原因可以總結為一句話:“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早年間,貧困的武大郎曾得到一位姓王的好友的資助。
后來,武大郎發跡以后,當上了父母官。
這位王姓男子卻家道中落,他便千里迢迢投奔武大郎,希望能得到一個職位。
然而,他在武家住了大半年,武大郎也沒有給他“開后門”。
憤怒之下,王姓男子便不辭而別,為了發泄心中的苦悶,將全部怨氣都歸咎于武大郎。
他便在回鄉的路上,四處張貼、編造武大郎、潘金蓮二人的各種丑事。
巧合的是,武大郎還得罪過清河縣的西門慶,他便添油加醋,制造了許多流言。
這便有了“潘金蓮不守婦道,毒殺親夫”的故事。
參考資料
《武大郎和潘金蓮蒙冤千年的恩愛夫妻》 群文天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