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有感
宋 · 朱熹
其一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其二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標題是觀書有感,兩首七絕,沒有一個字寫到書,這也是這兩首詩的妙處。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這是一個君子的氣象,光風霽月。他為什么能這樣呢?因為能讀書明理,能接通“源頭活水”。
如果想讓一個孩子學習好,父母該怎么辦?送到補習班?請家教?管著孩子學?“向來枉費推移力”,都是枉費工夫啊!如果孩子在學問中,吃住勁兒了,興發起來,自己主動探索、鉆研了,這就“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孩子的學習勢頭一下子起來了,不用父母操心了,于是乎就有了“此日中流自在行”,這個孩子的學習上道了。我到了高中,才有這種上道的感覺。小學到初中,我學得可費勁兒,所以特別明白朱子的后面一首詩。
上了大學,我的閱讀習慣上來了,那些年的教育,讓思維越來越僵化,快讓做題做傻了,我是真感受到了思維的日漸僵化。到了大學,文思哲,經濟,管理,心理學,儒釋道,金庸古龍,各種書都涉獵,大學四年最是幸福,圖書館就是我的家。那個時候,開始接通了源頭活水,也就是打通了一個泉眼,泉眼無聲惜細流啊,甘甜,特別有味道。
工作后,業余時間主動探索,完成兒時以及高中時候的一些夢想,于是接觸了傳統武學形意拳,中醫,茶道,書法,禪修,泉眼就更多了,源頭活水不絕。
觀書有感,不僅僅是讀書,更是生命的觀照。觀天之道,觀生命之道,明而行之。觀,又見,乃第二見。第一見,乃見表相。第二見乃見真體,見本性,見源頭活水。
第一首,是路走對了。第二首是路走寬了。
好,到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