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曾有個討論:婆媳關系中,最令人窒息的行為是什么?
毫無懸念排在第一的,是婆婆的過度干涉。
楊絳先生也曾一針見血地指出:
“為什么兒媳婦討厭婆婆?
大部分兒媳討厭婆婆的原因是:付出不多,管的挺多;給的不多,算計挺多;能力不大,口氣還挺大。”
為什么這一點如此讓人反感?
因為它精準地概括了婆媳矛盾中最常見的痛點——
付出與索取的不對等,尊重與控制的錯位。
婆媳之間的隔閡,從來不是突然爆發的矛盾,而是無數次“不舒服”的積累。
那些越界的干涉、細碎的算計、傲慢的態度,就像一根根刺,扎在心里,慢慢就生出了嫌隙。
1、付出不多,管的挺多
網友@小鹿分享過自己的經歷,看得人血壓飆升。
她和丈夫結婚后住自己買的房子,婆婆卻每周不打招呼就上門,一進門就開始“巡查”:
“廚房臺面怎么這么油?女人家要勤快點”
“你這衣服買得太花哨了,不像過日子的人”
“你們攢錢了嗎?年輕人不能總亂花錢”
更讓她崩潰的是,有次她加班到深夜,發現婆婆竟然用備用鑰匙進了臥室,把她的衣柜重新收拾了一遍,連貼身衣物都被翻得亂七八糟。
“她從來沒幫我們做過一頓飯,沒給孩子洗過一件衣服,卻總把自己當這個家的主人,對我的生活指手畫腳。”
小鹿說,每次婆婆來,她都像被針扎一樣難受,時間久了,連聽到婆婆的聲音都覺得窒息。
生活中,這樣的婆婆并不少見。
她們或許沒惡意,卻總拎不清自己的位置。
兒媳的工作要插手,花錢要干涉,甚至夫妻間的小摩擦也要強勢“評理”。
就像有位讀者吐槽的:
“我坐月子請了月嫂,婆婆每天過來啥也不干,就坐在旁邊挑月嫂的錯,一會兒說‘孩子不能這么抱’,一會兒說‘湯里鹽放多了’,最后把月嫂都氣走了,她自己卻拍拍屁股說‘我這不是為你們好嗎’。”
真正聰明的婆婆,懂得“少管閑事”。
你可以關心,但別干涉;可以建議,但別強制。
畢竟,小兩口的日子,該由他們自己過。
就像作家李月亮說的:
“好的關系,都自帶邊界感。不遠不近,不密不疏,才能久處不厭。”
2、給的不多,算計挺多
想起表姐的故事。
她結婚時,婆婆說家里條件不好,彩禮只給了一萬塊,表姐沒計較,覺得真心過日子比什么都重要。
可婚后她才發現,婆婆的“算計”無處不在:
過年給孩子發紅包,婆婆給親孫子包了2000,給表姐的孩子包了200;
表姐買了新衣服,婆婆陰陽怪氣地說“還是年輕人大方,不像我們老一輩,一分錢要掰成兩半花”;
甚至連買菜,婆婆都要問清楚“這菜是誰付的錢”。
最讓表姐寒心的是,她懷孕時反應大,想吃點草莓,婆婆在旁邊說“草莓多貴啊,不當季的水果吃了對孩子不好”,轉頭卻給小姑子買了一大盒車厘子,還特意發朋友圈說“給我閨女補補”。
有人說:婆媳之間的算計,就像溫水煮青蛙,慢慢耗盡彼此的情分。
你計較我買的東西貴了,我惦記你給的錢少了,原本該是親人,最后卻像算賬的仇人。
反觀鄰居張阿姨和兒媳的相處,卻讓人羨慕。
張阿姨家境普通,幫不上兒媳什么大忙,但她從不算計。
兒媳給她買衣服,她樂呵呵地穿;兒媳偶爾回娘家帶禮物,她從不念叨;小兩口吵架,她只說兒子的不是,從不說兒媳的錯。
“我沒本事給他們大富大貴,就別給他們添堵。”
張阿姨常說,一家人過日子,算得太清楚,心就遠了。
是啊,感情里最忌諱的就是算計。
你對我一分真心,我還你十分熱忱;你若處處計較,我便漸漸疏離。
人心都是相互的,算計來的不是便宜,而是涼薄。
3、能力不大,口氣還挺大
《非暴力溝通》一書中寫道:
“大部分影響生活的事情,你仔細研究就會發現,都是溝通不善而導致的。”
做有效、良好的溝通,把你的控制欲收起來,這個世界才會對你溫柔以待。
博主@暖心姐姐分享說,她剛結婚的時候,婆婆總是喜歡給她提各種建議,比如“你應該這樣帶孩子”、“你應該那樣做家務”。
雖然婆婆是好意,但她還是感到很煩躁。
后來,她和婆婆坦誠地溝通了一次,告訴婆婆她需要自己的空間和自主權。
婆婆聽了之后,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逐漸減少了對她的干涉。
現在,她們婆媳關系非常好,像朋友一樣相處。
同樣都是關心,有些人,開口的那一刻就輸了;有些人,開口的那一刻就贏了。
所以啊,說話的方式真的很重要。
軟舌無骨,卻能碎心。
如果你真的關心一個人,那就請心平氣和地好好說話。
作家蘇岑認識一對婆媳,兩人以前關系很緊張,后來竟然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有一次,蘇岑受邀前去做客。
婆婆正在教兒媳做一道菜,兒媳笨手笨腳的,總是做不好。
蘇岑心想,婆婆肯定要生氣了。
沒想到婆婆卻笑著說:“沒關系,慢慢來,多做幾次就熟練了。”
婆婆對蘇岑說:
“以前我總是對她要求太高,總覺得她做得不夠好。
后來我才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我應該多給她一些時間和空間。”
其實,婆媳之間哪有那么多深仇大恨?
不過是你尊重我,我體諒你;你不越界,我不較真。
本事大小不重要,態度才重要。
少點傲慢,多點謙和;少點指責,多點包容,關系自然就順了。
有人說,婆媳是世界上最微妙的關系,既不是母女,卻要像親人一樣相處。
其實,相處的秘訣很簡單:
別總想著改變對方,先守住自己的邊界。
婆婆別把兒媳當“外人”,也別把自己當“主人”;
兒媳別苛求婆婆像親媽,也別把婆婆當“敵人”。
就如楊絳先生說的:
“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
婆媳之間難免有摩擦,但只要彼此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計較;多一份尊重,少一份干涉,就能把日子過成暖色調。
畢竟,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道理、比高低的戰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