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倫趕考》是連環畫歷史上非常特別的作品,高云繪畫,1983年最初刊登在連環畫報上,僅僅憑借13幅圖的短篇,先后斬獲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金獎、第三屆全國連環畫評比榮譽一等獎兩大殊榮,高云從此起飛,《羅倫》獲獎后,各路畫師紛紛效仿,刮起了一股洶涌的簡筆畫跑馬風,連環畫沒落后,這股畫風到90年代還持續不斷席卷著青少年圖書,對中國美術出版業影響深遠。《羅倫》本身畫風就引起連友們無休止的爭論。
不過,今天小歪無意去討論這部連環畫,而是發現了一個好玩的點:羅倫是誰?
羅倫趕考,劇情比較簡單,書生羅倫去京城趕考,路上因路費不足而煩惱,仆人寬慰說最近撿到了一個金鐲,足夠用作路費,羅倫大怒,他知道失主會很著急,不顧考期延誤風險,連夜趕路送還金鐲,解救了失主家庭的危機,然后匆匆踏上趕考之路……
這無疑是一種高尚道德的行為,值得后人學習,那么這個故事是出自哪里呢?
一般連環畫改編,都會有文獻出處,可是羅倫并不是那種很常見的故事,這就激發了我的好奇心。
從連環畫《羅倫趕考》到考題《羅生還鐲》
如果簡單的搜索“羅倫趕考”,只能找到高云畫的連環畫,根本找不到原著。
《羅生還鐲》中學生語文課文言文考題,到處都是
偶然搜出一篇中學文言文考題《羅生還鐲》,有戲,這就是連環畫的來源嗎?可是怎么沒有標注引自哪部文獻呢?
我記得文言文考試題目,一般都會標注出處,可就是查不到有標注的,難道不是四書五經或者國學典籍里摘錄的嗎?是出題人偷懶還是別有隱情?
《羅生還鐲》這道考題很多見,但我大海撈針,找來找去,還是沒發現原始出處。我求助群友,群友們有的不以為然,覺得就當個故事看唄,沒必要查根究底;有的覺得是今人文學杜撰的;也有說是民間故事,口口流傳的,這些觀點都不能令我滿意。這個故事肯定沒那么簡單,這樣文采的短篇,不像是民間口傳下來的東西,我料必有文獻支撐。
從考題《羅生還鐲》到民國課本《羅倫還釧》
我堅持不懈,不斷和AI對話,騰訊元寶告訴我,民國《德育課本》(蔡振紳編輯)收錄了,列出的幾條理由都是瞎扯的,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翻閱了的德育課本各冊目錄,找到了!在其中第四冊《廉》篇有這則故事,名叫《羅倫還釧》,拾金不昧歸入廉潔一類,也說得通。
民國《德育課本》八德須知初集 廉 羅倫還釧
書中還有張配圖,正是羅倫歸還鐲子的場面,畫上題字:“羅倫赴闈,仆拾金釧,寧誤試期,返還無倦”。
《德育課本》之《羅倫還釧》
羅倫的故事就被推早到民國。德育課本上面有原文和白話解釋,看起來考題《羅生還鐲》很可能是根據《羅倫還釧》改編而得,故事大致意思差不多,語句措辭做了一些調整,《德育課本》和連環畫《羅倫趕考》都沒提到羅倫趕上沒趕上。考題《羅生還鐲》說羅倫不僅趕上了考試,還高中狀元,想來是想宣揚好人有好報的觀念。
《羅倫還釧》還提到羅倫讓果、借米也要請客、不受救濟等德行,大肆夸贊一番他的德行人品。
從民國推到清代
我忽然靈光一閃,是不是關鍵詞不準確?羅倫趕考、羅生還鐲都是近代的標題,從前可能不這么叫?我又問AI,《羅倫還釧》最早出現在哪里?豆包立即回答:最早出自《文帝全書》。
《文帝全書》內函卷二十二丹桂籍
《文帝全書》是清代劉體恕編輯的,成書年代是乾隆四十年,這樣一下子推早了100多年。
因為故事中女主人丟失的是臂鐲,古文當時稱作“釧”,而后來中學生考題為了便于理解,改題目為“還鐲”。被趕考和鐲子干擾,所以一直都搜不到了。而順著德育課本的標題《羅倫還釧》就能順藤摸著瓜。
這則故事結局與《羅生還鐲》一致了,講羅倫有了好結局。至此我已經比較滿意,更早的我也沒能力再查了。
沒想到,還有高手。
羅倫之事,直抵明代!
群友“強扭的瓜蛙子”開啟了超級搜索模式,給了我一個更新的答案:
“羅倫趕考的出處,《文帝全書》只是收集各種傳說匯編,不是一手出處,肯定有比這早的。我查到三處,一是《明名臣言行錄》卷38,二是《古今長者錄》卷7,三是《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引《冶城客論》,這三本明代筆記不知哪本最早,可能是《明名臣言行錄》最早。《冶城客論》目錄有“羅子五事”條目,但查閱正文沒有,還釧的事大約在此條中。”
明代文獻
至此,我感覺很滿足了,原來羅倫趕考的故事,也是和各種古典名著一樣,從明代起傳下來,不論他是傳說還是歷史真事,起碼不是空口無憑拍腦袋瞎編的,它的存在有足夠多的歷史文獻支點。這樣轉了一圈,羅倫的資料頓時豐滿起來,我很好奇為什么此前沒有人這樣刨根問底去查呢?
新的支線探索:孫恒年的故事?
我忽然想起,連環畫報刊登的作品,一般也會注明出處,于是請武林兄翻閱查看,果然有。
1986年連環畫報刊登的《羅倫趕考》
原來《羅倫趕考》是改編自孫恒年先生的同名故事,那么孫先生何許人也?他的原著故事呢?
我只查到一點點線索,可能是下圖這位老編輯。至于他寫的原著故事,就毫無蹤跡可尋了。
清代有位畫家也叫孫恒年,是不是也和他有關呢?
歷史上的羅倫
歷史上的羅倫不簡單,聽瓜兄說,羅倫在明代聲名顯赫,清代起才慢慢淡下來。
羅倫考中進士已經36歲了,任翰林院修撰,也去福建做過官,沒幾年就請病假辭官,隱居于金牛山研究經學,跟從他學習的人很多。羅倫為人剛正,義之所在,毅然必赴,是一代名儒,去世時年僅48歲。
羅倫像
有明一代共有89位狀元,其中《明史》有傳的約38人,有謚號的是20人。
而羅倫,我們的主角,他具備上述所有條件。羅倫是成化二年狀元,《明史》中有《羅倫傳》。嘉靖初年,羅倫被追贈為左春坊諭德,謚號 “文毅”。
這樣的人物,有傳奇故事傍身也不難理解了。
如果有人能找到羅倫趕考更多的來歷,歡迎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