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銀行股持續飆漲,由于銀行股在滬指中的權重較大,不少人更是將滬指=銀行指數。因為近期大家發現一個情況,就是即便A股有三四千只股票嗷嗷待漲,滬指依舊堅定如山,不斷上攻。
隨著銀行股帶動滬指不斷上攻,國投證券直接坦言,上證指數今年的漲幅幾乎都是銀行貢獻的。從A股自身視角看:客觀而言,只要銀行維持上漲,那么“銀行搭臺,多方唱戲”行情將延續,大盤較難二次探底。
國泰表示,事實上,今年銀行板塊的上漲是大盤指數走強的核心推動力:滬指從年初的3347點漲至目前的3450點,主要貢獻來自銀行,因為銀行年內漲幅超15%;如果剔除銀行貢獻的88點,滬指今年漲幅幾乎走平。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銀行指數漲幅超20%,是A股行業指數中漲幅最大的行業,其次是有色、家庭用品等。其中,工行、建行、中行、農行以及各大股份制銀行、城商行今年多次創新高。
銀行股大漲背后,其實金石雜談曾多次分析過。核心幾點:高股息、低波紅利;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在經濟下行、國債收益率下行之下,險資、理財、固收、公募紛紛涌入銀行等低風險資產;目前來說,銀行是中國最為優質的核心資產;
還有一個段子,基本也說明了投資銀行的邏輯:反內卷,是不可能反內卷的,我們只會反洗錢。
知名經濟學家劉煜輝也表達了同樣一個觀點: 純粹的經濟邏輯,房地產康波最后的成本都會壓在銀行身上,只是金融是純政府的,所以,大家逐漸形成一種交易共識:銀行股是債券憑證。有意識地忽視房地產康波這一事實而已,或者交易上達成某種市場共識:銀行股沒有股性,銀行是對房地產周期免疫的存在。
很明顯,劉煜輝開始有銀行股未來走勢產生懷疑態度。他表示, 下半年最大的預期差來自于總需求的反彈。目前的主流共識是,弱現實。所以銀行股趨勢強,所謂口紅資產新消費,強趨勢,資金抱團硬頂;情緒資金滑頭,幾大主題輪戰。
但是現在情況有所變化,G2茍的信號越來越多,達鏈、果鏈大白馬強資金做趨勢,7月局中期會要定調,反內卷,如果需求端政策配合有預期差的可能性,如果有預期差,不能小看順周期的交易彈性,即所謂漲價邏輯,銀行股口紅資產的退坡,資金流出。
不過,浙商證券明顯不同意劉煜輝的觀點。浙商證券認為, 用牛市思維看待和參與本輪銀行股重大級別行情, 當下不是行情的下半場,而是長周期的開始 ,趨勢的力量(低利率大時代)是本輪行情的底層邏輯。
浙商證券認為,低利率大趨勢,資產荒造就“銀行牛”:險資增配確定性強;主動基金明顯低配銀行,公募新規下有望向基準靠攏;被動基金加速擴容。
浙商證券認為,在經濟與產業調整過程中,紅利投資所具備的確定性仍然是低風險偏好資金的優先選擇。銀行股作為重要的紅利指數成分股,估值穩定性有望持續加強。
相關銀行股:浦發銀行、上海銀行、南京銀行、江蘇銀行、成都銀行、蘇州銀行、滬農商行、渝農商行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