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這幾天熱得邪乎,不少人直犯嘀咕。走在戶外像進了蒸籠,皮膚被曬得火辣辣。
可看天氣預報,37℃、38℃、39℃,就是上不了40℃。
“難道溫度還限報?
”這話在村里村外傳得沸沸揚揚。記者帶著儀器去湖南,測了一圈嚇一跳。
草地45.3℃,木座椅63℃,黑車62℃,紅車64℃,白車48℃。
地面最燙,64.8℃,白車倒成了“降溫小能手”。
“這溫度咋和預報差這么多?
”賣西瓜的王大爺直撓頭。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唐明暉說了,報的是“空氣溫度”。
溫度計擱在1.5米高的百葉箱里,防曬防風,測的是標準氣溫。“哪有啥限報?
測多少就報多少。”她這話讓不少人松了口氣。
可網友又問了:“箱子隔熱,測的能準嗎?”江蘇網友接話:“這是全球統一標準,沒箱子冬天能報出15℃!
”上海網友補刀:“沒遮陽的話,那叫太陽直射溫度,和氣溫兩碼事。”老輩人常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今年倒好,還沒到大暑就熱成這樣。咱覺得熱,那是“體感溫度”在作怪。
濕度大、沒風、太陽曬,再加上自個穿得厚,熱感直接翻倍。村頭賣冰棍的李嬸說:“我穿黑衣服,站太陽底下,比穿白衣服的老張熱多了。
”未來幾天,受臺風“丹娜絲”影響,湖南高溫要緩一緩。
9號風雨加大,湘中湘南可能有大暴雨,涼快是涼快了,得防著強對流。有人疑惑:“體感和預報差這么多,咋參考?
”專家說:“預報是標準,體感是感受,防暑還得看實際情況。
”熱歸熱,可氣象局報的38℃、39℃,咋就上不了40℃?其實去年7月,湖南也有過40℃的高溫,該報還是報了。關鍵是得明白,測氣溫和測地溫、車溫,根本不是一回事。
至于為啥有人體感更熱,除了濕度風速,可能還有個人體質的差異,這就不好一概而論了。“熱是真熱,但測法有講究。
”種了30年地的張大叔總結得實在。
防暑別光看預報,中午12點到3點少出門,多喝淡鹽水,別等渴了才喝水。想知道未來高溫咋變化?
點個關注不迷路。
個人體感有差異,具體以官方預報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