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正式入伏,雖說就30天是近十年最短伏期。可氣象上早有提醒:2023年類似短伏天,多地平均溫比長伏年還高2℃。
今年厄爾尼諾效應攪局,副熱帶高壓偏強,日頭毒得能烤焦地皮。
咱種地的最清楚:伏天熱不熱,關鍵看莊稼能不能挺住高溫天。
北方平原種玉米的老鄉注意:大日頭底下,玉米雄穗容易曬蔫巴。
花粉活性一降,授粉就受影響,棒子可能結不飽粒。每天上午10點前、下午4點后,去地里看看葉片卷曲沒。
要是卷成“旱煙筒”,趕緊澆水,但別大水漫灌,容易傷根。南方水田這會兒正拔節孕穗,高溫加悶濕,最容易鬧稻瘟病。
田里水層別淺了,保持5 - 8厘米深,既能降溫又能護苗。
山區種果樹的,尤其是獼猴桃、葡萄,葉片容易被曬出“日灼斑”。手頭有遮陽網的,趕緊搭起來,別等果子曬軟了再后悔。
菜園子更得精細管:辣椒、茄子開花坐果期,最怕高溫烤花。老輩人傳下的法子挺管用:中午往壟間潑點井水,潮氣上來能降溫。
但澆水別在正中午,溫差大容易激著根,早上天剛亮最穩妥。有人覺得伏天短,抗旱防蟲能松口氣?去年短伏期,河北玉米地蚜蟲爆發得比往年早半個月。
地里雜草多的趕緊薅,草多搶水不說,還藏著病蟲害。
大棚種植的鄉親注意:伏天棚內溫度能竄到40℃以上,得裝頂通風口。掀膜別一次性全掀開,早晚留縫透氣,中午蓋遮陽網,別讓苗子被“燜熟”。我個人認為,短伏天更得繃緊神經:熱得集中,莊稼遭罪的時間雖短,可勁兒卻更猛。
就像去年我們村,伏期少了10天,可玉米減產的地塊比長伏年還多兩成。傳統看云識天氣的法子還得用:要是天邊起了“火燒云”,連著三天準熱得厲害。
但也得結合手機里的天氣預報,現在氣象預警到鄉鎮,精準度高著呢。還有個事得提醒:伏天施肥別貪多,高溫下肥料揮發快,容易燒根。
尿素、復合肥少撒點,腐熟的農家肥可以淺埋,提勁又安全。地里干活的老鄉,千萬別學年輕人晌午頭還往外跑,中暑了耽誤農時。
帶個大草帽,水壺灌上淡鹽水,干一會兒歇一會兒,身體是干活的本錢。有人問:伏天雨水少咋辦?
山地沒灌溉條件的,提前割點野草鋪在根底下。這法子老輩人用了幾十年,保墑效果不比地膜差,還能爛成肥料。但要是遇到雷陣雨,別高興太早:急雨容易沖跑表土,雨停后得趕緊培培壟。
眼下離入伏還有三天,正是做準備的好時候:該檢修水泵的檢修,該備遮陽網的備上。
往年總說“長伏難熬”,今年短伏更得把護苗步驟做在前頭。具體咋看自家地塊的旱情?
留意葉子卷曲程度,拿鐵鍬挖開土,底下兩指深要是干的,就得趕緊補水。伏天雖短,可莊稼生長關鍵期就這么幾天,耽誤了就是一季的收成。
最后說句掏心窩的話:老天爺發熱咱管不了,但咱能把地里的活兒做細。
澆水、遮陽、防蟲,一樣不落下,短伏天也能種出好莊稼。關注后續天氣預警,咱一起盯著伏天里的每一個關鍵日子,護好地里的收成。
記住了:伏天熱不怕,提前打算、勤快動手,就是咱種地人抗暑的硬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