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暑已至,老輩人的農諺又在田間地頭傳開了。
“小暑不過午,大暑棉衣捂”,這話在咱山東流傳多年。
“午”是古時午時,也就是上午11點到下午1點,老輩人看天有講究。今年小暑在7月7日凌晨4點04分,明顯沒過午時,天還沒大亮呢。
按老說法,大暑天可能不會熱得冒火,甚至會帶點涼爽氣。另一句“夜里小暑,伏天穿襖”,正應了今年這凌晨的小暑時辰。
不過農諺是經驗積累,不能全信,還得看當下的田頭活計。小暑后,山東各地的莊稼正處在關鍵生長期。
玉米稈蹭蹭往上長,大豆結莢正需水,花生也到了下針期。要是大暑真不燥熱,得留意田間濕度,別讓病害悄悄冒頭。魯中平原種玉米的老鄉,趁墑情好趕緊追遍肥,別等天涼肥力跟不上。
膠東丘陵種果樹的,注意疏果透光,別讓茂密枝葉擋了陽光。魯西南種大豆的,田里雜草得趁早除,別讓草跟苗爭養分。老輩人看云識天氣、用草木灰防蟲害的土辦法,至今還有用。
但現在有天氣預報,咱得把土經驗和科學結合著來。未來幾天先盯著天氣預報,看看大暑前后雨水多不多。
雨水要是勤,得提前清溝渠,別讓莊稼泡了根。要是天陰涼爽,葉面肥得抓緊噴,幫作物補補營養。我個人覺得,老諺是提醒咱留意天時變化,手頭活計得靈活。
不管大暑天熱不熱,田間管理都得按作物長勢來。玉米穗粒灌漿期、大豆鼓粒期,每個節點都耽誤不得。咱種地的,最講究跟著農時走,天熱防暑,天涼防澇。
這陣子大棚蔬菜得留意通風,別讓悶濕壞了菜苗。
露地種的茄子辣椒,要是遇陰雨,得趕緊摘老葉防病害。養雞養鴨的老鄉,禽舍得保持干燥,別讓涼爽天滋生病菌。
農諺說的“大暑棉衣捂”是夸張說法,但得防天氣突變。未來十幾天是關鍵,咱多關注氣象預警,早做準備。
眼下先把農具檢查好,化肥農藥備充足,別等用的時候抓瞎。各村的農技員最近也在跑地頭,有不懂的趕緊去問問。
種地靠經驗也靠科學,兩者結合才穩當。不管天怎么變,咱把該做的活計提前安排,心里就不慌。
最后提醒一句,田間管理別拖延,現在動手正當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