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說,蔚來造車不賺錢,是因為銷量不夠。現在看來,這話只說對了一半。真正拖住蔚來利潤池的,是它與江淮之間那份看似“合作”,實則“代繳利潤”的合資協議。
從2018年第一臺ES8下線開始,蔚來所有車型均由江淮代工生產。這意味著,每賣出一臺車,蔚來就要向江淮支付一筆固定代工費用,以及不低于總價5%的代工毛利分成。
據財報數據,截至2024年底,蔚來汽車累計交付約52萬輛。按每臺車支付4000元至6000元代工費保守計算,蔚來已經為江淮“代工打工”高達25億元以上。
這25億元,原本可以用來建設自己的產業園區、打造供應鏈體系、投入自動化產線,而不是白白流入一個“坐等收錢”的代工方賬戶里。
有人說,那蔚來早期沒錢,靠江淮代工省了建廠成本,合情合理。沒錯,前期確實合算。但問題是,產線成本攤銷完了,江淮的代工收費卻從未打折,蔚來成了“明明自己帶貨,利潤卻得分人一半”的倒霉蛋。
更嚴重的是,江淮不僅賺代工費,還“強配供應鏈”。蔚來無法完全主導零部件采購,必須依賴江淮的本地配套體系,這直接導致供應鏈管理失控,腐敗、虛報成本、品質問題層出不窮。
一位蔚來內部員工曾私下吐槽:“我們明明有報價更低、質量更穩的方案,但因為不是江淮的‘嫡系’,根本進不了生產流程。”
蔚來曾夢想過自己掌控全局,如今,它終于醒了。隨著NeoPark園區落成、自有生產資質獲批,蔚來終于有底氣跟江淮說再見。6月公示系統顯示,江來先進制造公司將注銷,蔚來與江淮徹底分道揚鑣。
這不僅僅是一個法律意義上的解散,更是蔚來生產體系自立的宣言。沒有人再分走利潤,沒有人再強配供應鏈,蔚來終于可以為自己而活。
更重要的是,造車成本將實質性下調。雖然短期內新工廠建設、設備折舊等帶來陣痛,但從2026年開始,單位制造成本有望下降30%左右,真正實現“高端車可盈利”。
試想,如果每臺車省下5000元成本,那么蔚來的整車毛利率將從現在的個位數,躍升至15%以上。而一臺ET5也許可以在不縮水配置的前提下,降價2萬賣給消費者。
這對蔚來來說,不僅是盈利能力的重塑,更是品牌主權的回歸。沒有代工廠的束縛,沒有扯皮的采購鏈,它終于成為了一家“完整的車企”。
站在這個新起點上,我們甚至可以大膽預測:未來的蔚來,可能不再是“高端新能源的虧損代名詞”,而是智能電動時代“有利潤的中國版特斯拉”。
真正的轉折,往往藏在一次“分手”之中。與江淮的切割,不是傷感的告別,而是通往自主掌控和盈利能力的起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