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剛過半,華北多地氣象站已掛出高溫預警。后天起,河北、山東、河南大部最高溫沖38℃,局地超40℃。
這時候的玉米正抽雄,最怕"卡脖旱"加"熱烤"。老農民都知道,"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可今年熱得早。去年同期,邯鄲有塊玉米地就因連續5天37℃以上,棒子小了一圈。
農業專家說,玉米抽雄期溫度超35℃,花粉活性降一半,授粉差三成。今年雨水少,多地水庫水位比往年低2米,澆地成本漲了。張家莊的王大叔急得直轉:"這日頭毒得很,機井排號都排到后晌了。
"有人覺得,熱天多曬曬太陽,莊稼長得快。
錯!超過38℃,玉米葉片會"燒邊",光合能力直接掉60%。2024年數據,華北因高溫熱害減產的玉米超800萬畝,損失超12億。
今年會不會更嚴重?看這趨勢,懸。有人圖省事,大中午澆地,結果地溫驟降,根都"激"壞了。
正確法子是早晚澆,順壟溝溜水,別讓水漫過壟背。
種大豆的李嬸也愁:"豆子正鼓粒,一熱就癟,去年賣不上價。"專家提醒,葉面噴點磷酸二氫鉀,能扛點熱,成本一畝才10塊。
可有些老人嫌麻煩,說"莊稼哪有那么嬌氣",去年就吃了虧。
高溫還催生"熱蟲",蚜蟲、紅蜘蛛繁殖快,三天就能翻一倍。打藥得趕早,太陽沒出來前噴,不然藥都蒸發了。
村頭張大爺不信邪,晌午打藥,結果藥沒沾葉,人還中了暑。現在農資店的遮陽網賣瘋了,可一畝地要200塊,成本有點高。到底該不該蓋?
有人說能降溫3℃,有人說遮光影響光照。
這事兒沒定論,得看自家地的情況,別跟風。
農科院試驗田用了"噴灌+遮陽",玉米穗長多了2厘米,產量增15%。但普通農戶哪有那設備?
還是得想土辦法。比如在行間鋪秸稈,保墑又降溫,老輩人傳下來的招兒。高溫天,人要防中暑,莊稼也得"防暑"。
別等棒子長不出來,才后悔沒早動手。熱壞的是莊稼,愁壞的是農民,保產得靠巧辦法。
關注我,明天說具體咋給莊稼"降溫",土招兒比花錢管用。注:具體措施需結合當地墑情,建議咨詢農技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