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暑剛過,田里的玉米葉子卷了邊,蟬鳴里藏著股子燥氣。今年小暑落在7月7日,比往年晚兩天,老輩人管這叫“晚小暑”。晚小暑有啥講究?
村頭王大爺蹲在樹底下吧嗒旱煙:“晚小暑,熱得久。”南方多地氣溫已沖35℃,北方也到28℃,空氣黏糊糊的,像浸了水的棉絮。雷陣雨說下就下,前晌曬得人冒油,后晌烏云壓頂,雨點(diǎn)砸得土坷垃直跳。
莊稼倒挺樂呵,玉米稈子“咔咔”拔節(jié),大豆莢鼓得像小元寶,就盼著光熱足。可農(nóng)民心里犯嘀咕:熱是熱了,病蟲害會(huì)不會(huì)跟著鬧?小暑是病蟲害高發(fā)期,高溫高濕的天兒,蚜蟲、紅蜘蛛最愛上莊稼身。
鄰村李嬸家的黃瓜地,前兒剛打了藥,葉子背面還掛著白霜呢。今年三伏天有點(diǎn)特殊,總共才30天,是近十年最短的一回。初伏7月20日到29日,中伏7月30日到8月8日,末伏8月9日到18日。
農(nóng)諺說“小暑熱得透,大暑涼悠悠”,可今年小暑才剛熱兩天,后邊兒咋走?也有說法“小暑涼颼颼,大暑熱死牛”,要是這陣兒涼快了,伏天該下“火”了。
村西頭張老漢翻出老黃歷:“2018年也是晚小暑,那年伏天熱得井水都燙腳。”熱歸熱,莊稼可盼著,光熱足了,玉米棒子才能灌飽漿,棉花桃兒才結(jié)得密。
但熱過了頭也不行,去年伏天連續(xù)20天38℃,隔壁縣的花生曬得干巴了尖兒。未來幾天,氣象預(yù)報(bào)說華北有雷陣雨,華南持續(xù)晴熱,農(nóng)民得盯著天干活兒。除草要趕早,別等太陽毒了再?gòu)澭淮蛩庍x傍晚,別讓藥霧被熱氣蒸沒了。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老輩兒的話得記著,村口的木凳曬得發(fā)燙,坐久了腿肚子發(fā)沉。
小暑吃黃鱔、蓮藕、綠豆芽,李嬸今早去集上買了二斤鱔魚,說給老伴補(bǔ)補(bǔ)。
“黃鱔這時(shí)候最肥,過了伏天肉就松了。”她邊收拾邊念叨,油鍋里滋啦響。
今年三伏到底熱不熱?
王大爺瞇眼望太陽:“看明兒的風(fēng),要是吹西風(fēng),準(zhǔn)得曬焦南山葉。
”涼快雖好,病蟲可高興,熱得適度,莊稼才得勁,這熱勁兒咋平衡?您那兒小暑后天氣咋樣?是熱得冒汗,還是涼得舒坦?
評(píng)論區(qū)說說,咱一塊兒嘮嘮。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tái)“網(wǎng)易號(hào)”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tái)僅提供信息存儲(chǔ)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