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印巴之戰、伊以之戰,搞得臺軍高層很緊張,生怕大陸隨時就動手。
為此,臺軍于7月4日成立第一支29套海馬斯多管火箭導彈連,顧立雄等大佬紛紛表態,說這支部隊是"精銳中的精銳"。
是什么讓他們如此自信?這29套“救命稻草”,到底是保護傘還是引雷針?
作者-水
現實很骨感
15億美元。29套裝備。72小時生存期。這就是臺軍最新"安全投資"的真實回報率。講真,這賬算得讓人心疼。
7月4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臺北松山基地燈火通明。將軍們西裝筆挺,面帶微笑,仿佛在檢閱什么了不起的寶貝。顧立雄滿面紅光地宣布:"這支海馬斯導彈連是我們精銳中的精銳!"聽起來很厲害,對吧?
可問題是,現實往往比想象骨感得多。
單套海馬斯造價500萬美元,29套就是15億美元。這些從美國千里迢迢運來的"大家伙",被臺軍當成鎮海神器。操作這些裝備的士兵,都是花重金送到美國培訓半年的"精英"。光培訓費一個人就得10萬美元。
然而,烏克蘭戰場的血色教訓還歷歷在目。同樣的海馬斯系統,在俄軍的精確打擊下,平均生存時間只有72小時。
有些甚至來不及開火,就被干掉了。"29套海馬斯在臺海環境下能撐多久?"蘭德公司的軍事專家直接潑了盆冷水。簡氏防務的分析更扎心:"這個數量規模,根本形成不了有效威懾。"
說白了,這更像是花15億美元買了個心理安慰劑。既然軍事效果這么有限,那臺軍為啥還要大張旗鼓地搞這出?答案恐怕得從政治算盤里找。
政治小九九
7月4日,美國獨立日。臺軍偏偏選這個日子搞成軍儀式,你說是巧合?有一說一,這時間卡得相當精準。既向美國主子表忠心,又給島內民眾營造"我們有美國罩著"的錯覺。
政治表演的味道,不要太濃。可現實是什么?美軍自己都快彈盡糧絕了。五角大樓7月初宣布暫停對烏克蘭的新一輪軍援,原因就是庫存彈藥告急。連歐洲盟友都保不住,還指望優先照顧臺灣?
想多了。更要命的是,特朗普上臺后整個把注意力轉向國內。
移民、通脹、貿易這些問題占據了華盛頓的主要精力,臺灣問題在美國政治議程中的位置明顯下滑。那賴清德為啥還要硬著頭皮搞這套?答案很簡單:選舉需要。
民進黨需要給支持者一個"我們在努力自保"的交代,需要營造"我們有能力威懾對岸"的幻象。
這29套海馬斯,與其說是軍事威懾,不如說是政治道具。臺上的人需要它來證明自己"很有能耐",臺下的人需要它來獲得一點安全感。
另一方面,這也是向美國表忠心的方式。你看,我們花真金白銀買你們的裝備,派人到你們那兒培訓,這夠意思了吧?可惜的是,美國現在自顧不暇,這份"忠心"能換來多少實際支持,還真不好說。
政治表演搞得熱火朝天,可買單的終究還是老百姓。當軍費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誰來承擔這個代價?
誰來買單
數字不會騙人。臺灣2024年防務預算4156億新臺幣,比2020年增長了整整600億。這錢從哪來?還不是從民眾的口袋里掏。原本用于教育、醫療、社會福利的錢,現在都得給軍費讓路。
有家長抱怨:"孩子學校的設備越來越破,可軍隊的裝備越來越貴。"這就是現實:政治人物的"安全感",建立在普通人的錢包縮水上。更讓人心驚的是民眾的反應。藥店里,碘片和急救包的銷量悄然上升。
社交媒體上,關于戰爭準備的討論越來越多。有錢的家庭開始考慮送孩子出境,沒錢的家庭只能默默承受這種不安。
兵役期限延長了,可逃避兵役的現象反而增多。很多年輕人選擇出境深造或工作,不愿意為一個看不到前景的對抗買單。
"為什么要我們替政客的賭博承擔代價?"一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這樣問。年輕人的選擇,其實就是對這套政策的無聲抗議。
更長遠的問題是經濟發展。當越來越多的資源被投入到軍事對抗中,用于基礎建設、產業升級、教育研發的錢就越來越少。
這種惡性循環一旦形成,整個社會的活力都會被消耗。股市的反應最直接: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外資撤離的跡象越來越明顯。
當政治游戲的成本越來越高,當普通人的負擔越來越重,是不是該想想:還有沒有別的路可以走?
理性的出路
說到底,29套海馬斯能改變什么?國際軍事專家的共識是:小規模的遠程火力,對改變基本軍事平衡的作用極其有限。
真要比火力,比的是整體實力,不是幾套裝備。
回頭看看歷史,真正帶來安全感的,從來不是軍事威懾,而是和平發展。上世紀90年代到2008年,兩岸關系最和緩的時期,也是臺灣經濟發展最快、民眾安全感最強的時期。
那時候沒有這么多軍購,沒有這么多演習,可大家過得踏實。為什么?因為合作比對抗更有價值,和平比戰爭更有前途。
現在的亞洲,到處都是合作的機遇。"一帶一路"、RCEP、各種區域經濟合作,臺灣本來可以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
當年輕人有好工作,當老人有好保障,當社會有活力,這樣的地方誰會想去破壞?當經濟聯系緊密,當利益深度綁定,沖突的動機就會大大降低。
這才是安全的正確打開方式,29套海馬斯,15億美元,72小時生存期——這些冰冷的數字背后,是2000萬人的未來選擇。
是選擇軍事對抗的不確定性,還是選擇和平合作的確定性?是選擇政治表演的短期效應,還是選擇務實發展的長遠利益?
答案其實并不復雜,關鍵是有沒有做出理性選擇的勇氣。
結語
29套海馬斯背后,是一場政治表演與民生現實的較量。將軍們的自信滿滿,擋不住專家們的冷靜分析;官方的威懾豪言,改變不了民眾心中的真實擔憂。
安全感不是靠幾套裝備撐起來的,而是靠明智的選擇和理性的合作。當政治表演的成本越來越高,當普通人的錢包越來越癟,或許該想想什么才是真正的出路。
真正的勇氣,不是展示武力,而是選擇和平;真正的智慧,不是軍事威懾,而是合作共贏。2000萬人的未來,值得更明智的選擇。你覺得這29套海馬斯值15億美元嗎?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