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罕見出手,逼退來犯外機,這一次對手是誰?為何會對臺軍造成極大的心理陰影?
日前,央視公開現場視頻,講述了一次多架殲20逼退外機的事件。當時,有外機逼近我國領空試圖挑釁,對此,剛剛結束訓練的殲20飛行員,馬上就投入新的戰斗,多架殲20直接迎上外機,在東海御敵。從最后的結果來看,經過激烈的空中對抗,我方殲20十分成功的逼退了來犯的外機。
(殲20戰機)
說到這次行動的成功,背后的原因可以提煉出三個關鍵詞:裝備、體系和人。
首先,談到我們的裝備優勢,殲-20無疑是這場空中對決的明星。作為我國自行研發的第五代隱身戰斗機,殲-20簡直就是空戰舞臺上的“超級英雄”。它擁有強大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和隱身性能,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和新一代航電系統。其經典的鴨翼+無尾布局讓殲-20在空中的機動性堪稱無敵。大多數戰斗機還在為如何在空中靈活翻滾犯愁時,殲-20已經輕松實現了技術上的突破。
美國的F-22和F-35戰機在升力系數上與殲-20相比,就顯得略遜一籌。殲-20的升力系數高達驚人的2.2,而美國F-22的才1.6,F-35更是只有可憐的1.3,這也解釋了為何殲-20能夠在空中格斗中占據主導地位。
(F35戰機)
再說回現代空戰,如果說殲-20是銳利的箭頭,那么它背后完備的作戰體系就是強有力的弓。現代空戰早已告別單打獨斗的時代,智能化、協同作戰成為勝負的關鍵。情報、指揮、通信、監視、偵察等等環節缺一不可。
這次東海上空的空中對抗,雖然視頻中我們只看到多架殲-20翱翔云間,但在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地方,預警機、地面雷達、電子干擾機等全套作戰體系正在緊密協同。從發現目標到實施行動,信息流動迅速而高效,我們的空軍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戰術部署,實現了從感知到有效應對的高效閉環。
最后,人員優勢是不能忽視的一點。裝備再好,體系再完善,如果少了勇敢無畏的駕駛者,無異于沒有靈魂的機器。在這場空中較量中,解放軍飛行員所體現出的堅定與沉著無疑是戰場上的制勝關鍵。
(解放軍飛行員)
當外軍機向我們的領空逼近時,迎接他們的是中國空軍飛行員毫無畏懼的警告:“我是中國空軍,你已接近我領空,立即離開?!边@種亮劍精神,是在無數次艱苦訓練和實戰考驗中錘煉出來的,更是中華民族血脈中傳承千年的精神力量。
細細分析此次事件,外機很可能也是五代機。這是因為一般情況下,常規的攔截任務都由我們另一款戰機——殲-16來執行。殲-16,雖然載彈量大,飛行小時成本低,被譽為空中“炸彈卡車”,但對于五代機的探測和攔截卻心有余而力不足。原因無他,五代機追求的是小雷達反射截面積,隱身性高如幽靈。
殲-16雖然也是戰斗機中的佼佼者,但其雷達反射面積實在算不上小,同時由于外掛武器的視覺威懾力,更容易被對方提前發現并規避。
(殲16)
在面對五代機如F-35這樣的對手時,殲-16顯然力不從心。而這恰恰是殲-20展現其敏捷特質的完美時刻。作為重型高端五代機,殲-20的雷達反射截面積小到幾乎無法被察覺,再加上360度無死角探測能力,讓它能隱蔽接近目標,突然發起攻擊,這種“刺客型”的戰斗風格造就了殲-20在五代機對抗中的制勝法寶。
這樣的空中對抗不僅僅是表面上的軍事摩擦,更深層次是國家意志和軍事戰略的角逐。通過這次行動,中國向世界發出了不容忽視的信號:我們不會退縮,也絕不會允許任何挑釁行為。
(臺軍“漢光演習”)
同時,對臺當局來說,這也是一次警示。在當前復雜的局勢下,兩岸關系處于緊張狀態。解放軍的這次行動,既是對外機的警告,也是對臺軍的現實震懾。過去解放軍多次圍繞臺灣進行軍事演習,臺軍最怕的就是解放軍將演習轉化為實戰,而這次多架殲-20逼退外機,無疑是這種能力的真實演繹。看來,解放軍的這次行動,已經不經意間再次嚇退了臺軍。
尤其是臺軍本年度的“漢光演習”即將開始,臺當局顯露出要“應對解放軍”的心思非常明顯,因此在這一特殊時刻,我們公開逼退外機的現場視頻,也從側面警告了臺當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