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條新聞——某地一位班主任因為學生高考沒報清華北大而大發雷霆,甚至解散了班級群。很多人覺得老師“情緒失控”,甚至“干涉選擇”,但說實話,我一點都不驚訝。
我來講講自己的經歷,或許你就能理解其中的“動力機制”。
那年我保送,老師拿了8000元
我高中的時候,學習不錯,但算是不省心的學生,大家可以發揮想象力,無論多么夸張在我面前都算是保守了,我的不省心超出各位網友的認知范疇。我們老師咬牙忍我了。因為我最后被保送進了一所全國重點高校(不是清北)。別的學生如果和我犯同樣的錯誤,早就開除了,我被諒解,我認為就是因為學習好。
一個學生學習好有啥用?這個利益可太大了。
后來聽說,因為我被保送到名校,班主任拿了8000塊錢獎金。要知道,那年我們那兒飯店服務員一個月工資300塊,8000塊是兩年薪水。而我連清北都沒去,就值這么多——如果我考上清北呢?大家猜猜會拿多少獎金?翻一倍不過分吧。
老師嘴里念叨的“你一定要試試清北”“你這分不沖可惜了”從來不是一句空話。這不僅是為學生好,也是老師的“業績考核”和“職場晉級通道”。
老師為啥那么在乎你上哪所大學?
因為你去哪兒,真的會影響他的人生軌跡。
你考上好大學,尤其是清北這樣的“天花板”,老師能立刻拿到獎金、評優加分、年終績效上浮,這些是實實在在的錢和職稱。甚至有些學校會把“清北升學率”作為教研組內部評比的重要指標,誰帶出了清北生,誰就是“明星教師”,資源、地位、升遷全跟著來。
這還只是“物質層面”的回報。更重要的是——口碑和影響力。有的老師因為帶出一兩個清北生,在當地家長圈混出名氣,升任年級組長、競賽教練,甚至脫離教學崗,直接走行政路線或投身更高平臺。
所以你以為老師是在“愛你如子”?沒錯,但他也在“押注你如股”。這是一場利益與情感夾雜的復雜關系。
教育不是純凈水,而是一場博弈
很多人總把教育看得特別純潔,覺得老師就應該“無私奉獻”“不計回報”。可現實世界里,教育從來不只是傳道授業解惑,它也是一個系統、一份工作、一條晉升通道。
在這個系統里,每一個能上清北的學生都是“優質項目”,都是“產出指標”。
學校靠你提升排名,老師靠你評優晉升,教研組靠你拉資源,就連年級的教學安排也會因為“出了一個清北苗子”而改變策略。
這不是說老師“唯利是圖”,而是整個系統都在推動他們去發現、培養、成就有潛力的你。
選擇清北,最終還是你自己定
不是每個老師都有私心,也不是每個學生都適合清北。但我們必須承認,教育從來不只是情懷,也是一場資源和選擇的較量。
老師勸你沖清北,可能是出于對你的認可,也可能是為了自己的獎項、績效,更多時候是兩者都有。你不必反感,也不必盲從,你只需要明白:
- 清北很強,但不是人生唯一出路;
- 老師的建議值得參考,但決定權在你手上;
- 別人的獎杯,不一定是你的路標。
下一次當你聽到“你可以沖一下清北”,先別急著說“我不行”“我不配”,也別下意識懷疑老師動機——你要做的,是看清這套系統的運行邏輯,然后決定你愿不愿意參與這場博弈。
說到底,教育的現實,遠比勵志短視頻復雜;但只要你清醒,就不會被隨便帶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