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首屆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金獎選手、柳州職業技術大學的安宸厲(左一,印度尼西亞籍)正在學習VR知識。
②首屆柳工—柳職大印尼國際工匠學院學生正在使用VR設備學習工程機械知識。
③首屆柳工—柳職大印尼國際工匠學院學生正在柳職大實訓教室里上結業課。
④南寧職業技術大學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學生進行新能源汽車維修實訓。鄧汝奎 攝 除署名外均由學校供圖
5月11日至1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組織36所高校赴柬埔寨金邊和泰國曼谷,舉辦“留學廣西”國際教育展,簽署10項合作備忘錄,超4000人觀展。此情此景,成為廣西教育國際化浪潮奔涌最鮮活的見證。
回溯過往,廣西職業教育的這條開放之路已行走了20余載。從2004年起,廣西先后組織高校赴海外舉辦了27場“留學廣西”國際教育展,特別是2023年以來,廣西在東盟10國立項建設了17個“中國—東盟現代工匠學院”,成為廣西面向東盟打造職業教育開放合作創新高地的基石。
由“量”到“質”,由“形”至“神”,正是廣西職業教育內涵升級的生動體現,也是廣西緊扣“體系構建—產教融合—職教走出去”為主線的職業教育對外開放合作發展之路。
從“量的增長”到“質的提升” 辦學能力實現躍升
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歷程中,廣西職業院校以創新實踐實現了從規模擴張向內涵式發展的跨越,南寧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與柳州職業技術大學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南寧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以“非遺傳承+現代設計”為特色,壯錦織造、坭興陶工藝等專業成果斐然,在2025年廣西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斬獲43枚獎牌,金牌與獎牌總數位居南寧中職組榜首。
柳州職業技術大學則聚焦工業機器人等前沿領域,走出一條內涵式發展之路。2005年,該校畢業生甘達淅成長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其團隊近5年獲2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指導學生獲12項國賽金獎;他扎根機械廠生產一線,先后完成100多項技改、生產工藝創新項目,擁有專利授權10多項。
與此同時,廣西持續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拓寬多元化人才培養與成長通道。推進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改革,形成涵蓋對口中職招生(含高職對口中職、本科對口中職)、高職院校單獨招生和退役軍人單獨招生的考試招生模式,為不同群體搭建了多樣化的成才橋梁。目前,廣西構建起覆蓋“中職—高職—職業本科”的完整人才培養鏈,職業院校數量從2015年的264所發展至如今的310所(含4所職業本科學校),在校生達142.8萬人,成為民族地區職教體系最完備的省份。
從教育部發布的2024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獎名單來看,廣西職業院校師生獲獎創歷史新高,獲獎149項,其中金獎18項。
技能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并不是獎牌可以衡量的。近10年來,從廣西職業院校走出的畢業生逾300萬人,占新增從業人員的70%以上,成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本地產業發展新生力量。
從“點對點”到“全鏈條” 產教融合走向深入
廣西通過構建“行指委—職教集團—產業學院—實訓基地”四級產教融合體系,推動職業教育從分散化合作向系統化協同轉型,形成“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深度融合新格局。
在平臺建設與規模拓展上,廣西75個職教集團聯動3000余家企業,年均開設超200個訂單班,企業參與辦學比例從38%躍升至72%。2023年落地南寧職業技術大學的廣西首個“比亞迪產業學院”就是一個典型代表。該學院由政校企三方組建“3+10+1”合作聯盟,計劃3年內定向培養10萬名新能源汽車領域技能人才,精準填補南寧市產業人才缺口,成為產教深度融合的標桿項目。
校企深度合作成果斐然。2024年9月,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2302)班的周繼成和(2301)班的熊春國同時進入了一個新的班級——“華為維修技師班”。學院與華為共建“華為維修技師班”,累計為華為輸送3600余名人才,其中260人成為持有華為股份的正式員工;在華為研究基地,該校畢業生占比高達14%,是全國為華為提供最多學生的高職院校。
區域產教協同發展方面,柳州以汽車產業為核心,依托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與職教園區資源,建成柳州市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作為政府、學校、企業共建的公益實體,該中心累計開展技能培訓37.28萬人次,承辦國家級競賽21場,每年為汽車產業鏈輸送超5000名技術人才,完成338項技術攻關,解決2853個生產難題,實現職業教育與地方支柱產業的深度嵌合與雙向賦能。
從區域性產業學院的精準育才,到龍頭企業定制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從實訓基地與產業園區的空間融合,到技術攻關與人才供給的協同并進,廣西職業教育正以全鏈條產教融合為引擎,打破教育與產業的壁壘,構建起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和創新鏈有機銜接的生態體系,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技能動能”,為全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改革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廣西方案”。
從“區域聯動”到“造船出海” 國際交流取得突破
在全球職業教育合作的浪潮里,廣西憑借“背靠大西南、面朝東南亞”的獨特區位,化身國際職教交流的“弄潮兒”,把職業教育的“小船”升級成聯通東盟的“巨輪”,職業教育憑實力“圈粉”。
2024年,受印尼國立理工學院校長聯席會委托,在自治區教育廳的支持下,柳州職業技術大學牽頭80所中國職業院校同印尼國立理工學院牽頭的49所印尼全部公立院校一起,啟動了印度尼西亞職業教育標準升級項目(簡稱ICVEEP項目),該項目的實施惠及近16.3萬印尼學生,緩解了中資企業在印尼缺專業技術人才的難題。柳州職業技術大學與“走出去”企業以及印尼當地學校,校企校協同,共建“中國—東盟現代工匠學院”,在印尼形成了國際化辦學的美譽度與知名度。在此基礎上,整合中方及印尼政校行企資源,為更多的中資企業、職業院校搭建合作平臺,實現從“借船出海”向“造船出海”再到“組團出海”的升級。
截至目前,廣西在東盟國家已立項建設17個“中國—東盟現代工匠學院”,不斷強化“中文+職業技術技能”教育。24所高職院校在國(境)外成立了28個海外培訓基地,持續開展學歷教育、職業培訓或技術服務,為企業培訓技術工人年均超1萬人次。
在“走出去”的同時,廣西職業教育不忘“引進來”,創新舉辦7屆中國—東盟職業教育聯展暨論壇,達成合作協議、簽署備忘錄100余項。成立中國—東盟職業教育研究中心,與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共建中國(廣西)—東南亞技術與職業教育培訓中心。通過在越南、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老撾、柬埔寨、菲律賓等7個東盟國家舉辦“留學廣西”國際教育展,每年吸引東盟國家在廣西高職院校留學超千人。
《中國教育報》2025年07月08日 第05版
作者:本報記者 周仕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