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敢相信,在有空調的21世紀,依舊還是會存在有熱死人的事情發生。
這幾天、很多地區都出現了高溫預警,江蘇、河南、湖南等地區都達到了37度以上的高溫,就連哈爾濱、三亞也熱到不成樣子了。
現在走在大街上,感覺自己就像被放進了巨大的蒸籠,地面燙得能煎雞蛋,空氣里都彌漫著一股熱浪。
目前,已經有很多人確診了熱射病了。
什么是熱射病呢?
“熱射病是一種致命性急癥,是由于暴露在高溫高濕環境中身體調節功能失衡,產熱大于散熱,導致核心溫度迅速升至40℃以上,患者伴有皮膚灼熱、意識障礙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等癥狀的嚴重致命性疾病。”
而且,熱射病的致死率高達50%以上,對身體的打擊如同暴風驟雨,容不得半點輕視。
前幾天,“江蘇男子離世前10分鐘”被掛上熱搜第一:得這個病,遠比貧窮更可怕。
江蘇有個女生的弟弟,弟弟鄰居的車沒電了,為了省拖車費,喊弟弟過來幫忙扶方向盤,于是鄰居回家開另外一輛車過來拉。
但由于車沒有電了,車內的空調沒法開,車窗也開不了,導致車內溫度過高,然后弟弟死于熱射病。
事發前10分鐘,弟弟給姐姐打了個視頻電話,嘴巴不停地念叨著:
“熱死了熱死了,窗戶開不了呢,外面烤的要命,真的熱死了……”
當姐姐意識到不對勁時,弟弟已經被送往醫院救治了,但是沒能搶救過來。
因為送往醫院醫生進行搶救時發現,他的內臟已被高溫“蒸熟”。
這件事之所以引發全網憤怒,不僅因為一條年輕生命的逝去,更因為這場悲劇本可以避免。
如果鄰居肯花點錢叫拖車,如果小伙及時呼救,如果鄰居多回頭看一眼……
可惜,這個世界是沒有如果的。
“熱死了,熱死了”,是他留給世界最后的遺言。
我們常把“熱死了”掛在嘴邊,但這可不是一句玩笑話,因為人真的會被熱死!
其實在高溫高濕的夏季和暑氣未褪的初秋,非常常見,因為悶熱,導致皮膚無法散熱,身體持續高熱,不能及時散發,最后會引起多器官衰竭。
有一名工人,他是在高溫的環境下工作了兩個小時,一直舍不得去喝水休息。
他以為,自己能忍一忍就過去了,把這個工作干完再休息。
結果,由于太熱導致中暑了,出現了嘔吐昏迷的狀況。
去到醫院后,大爺被檢測出核心溫度達到了42.4℃,就像是在水里被煮熟了一樣,出現了肝功能損傷,腎功能損傷。
前兩天,河南有個外賣小哥,在高溫天氣下送餐。
最后,因長時間在高溫下送餐不休息,導致他中暑暈倒在地上不停地在抽搐。
被送到醫院搶救時,醫生一量體溫高達41℃,被確診熱射病。
幸好搶救及時,臟器功能沒有出現損傷,沒有后遺癥。
還有的網友說,他弟弟是在高溫下工作的,因太熱得了熱射病,被送往icu搶救。
最后,能被活下來了。
能活下來的最主要原因是:送醫院及時,且還是北京最好的醫療條件。
所以,嚴重到但凡有一個條件達不到,他弟弟人就沒了。
此外,熱射病可不僅是被酷烈的陽光曬的,長時間在廚房炒菜也可能得熱射病。
甚至,在室內工作、過度鍛煉也可能得熱射病。
前幾天,河南鄭州一男子在高溫天氣下鍛煉,跑步幾公里后昏迷了,體溫高達40度,被確診是熱射病。
最后,醫生緊急兩天后才脫離了性命危險。
因此,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熱射病的威脅就在我們身邊潛伏。
熱射病,關鍵早期識別身體的4個警報。
第一、身體湯的像火爐一樣,身體的體溫失控升高,核心溫度超過40度以上,皮膚滾燙干燥沒有汗水。
這個癥狀和中暑是有區別的,中暑可以迅速降溫,但熱射病則很難降下來。
第二、站不穩,走路搖搖晃晃的,手突然不停發抖,拿東西拿不穩,甚至還有一些患者出現肌肉抽筋,全身僵硬,不停地抽搐。
第三、意識混亂(胡言亂語或昏迷)、心率血壓異常波動、呼吸困難。
第四、心跳加速,嘴巴發白發紫,渾身難受不安,劇烈嘔吐,血壓突然變低,嚴重者還會出現休克等等。
出現以上這些癥狀,如果不及時就醫,身體的臟器很快就會損傷,甚至會迅速奪人性命!
那么,該如何在短時間內讓身體恢復正常呢?
第一、快速降溫。
我們必須想盡各種辦法在黃金三十分鐘內把體溫39度以下,最好的辦法就是去泡冷水降溫,但不是冰水。
第二、保持呼吸。
人在意識不清楚的時候,容易加快呼吸導致缺氧。
那么,我們需立馬蹲在地上調整呼吸,或者側躺下來清理口腔,防止嘔吐窒息。
第三、去醫院。
當出現身體不適時,直接把急救電話等等。
所以,家人們,天氣熱也不要舍不得開空調,不要為了省幾塊錢的電費消耗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這個病可是比空調病更可怕。
一年到頭,也就幾個月的夏天而已,空調該開還是要開,健康平安最重要。
同時,在戶外工作者要?盡量避開高溫時段,縮短連續作業時間,定時補水(含電解質飲料)。
愿大家都能避開熱浪侵襲,清爽過夏天!
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發表自己的高見!
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